本书 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本书从中国医药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医经、本草、经方、临床医学的发展形式为主要线索,起自原始社会,下迄于明清,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充实、衰变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将各个朝代的医学史迹贯穿其中,维持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本书对我国古代领先的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对于中医理论和医学史研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中国医药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医经、本草、经方、临床医学的发展形式为主要线索,起自原始社会,下迄于明清,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充实、衰变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将各个朝代的医学史迹贯穿其中,维持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本书对我国古代领先的医学领域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探讨,对于中医理论和医学史研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时的讲义。本书不仅探讨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历史,同时也指出了金石学研究的方法与材料的搜集、保存、流传等处置方法,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具有统领学科的巨大价值,对于后续的金石学研究起到了引导作用,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美战前夕,南北关系陷入僵局。自由州与蓄奴州在奴隶制问题上相持不下,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奴隶暗中越过南北分界线——梅森-迪克森线,去追寻自由。在他们所经之路上,有无数不知名的男女帮助他们藏匿行踪、逃脱追捕,把他们送往安全地带,这就是传说中的“地下铁路”。 意外的是,自由之都纽约在“地下铁路”中表现得格外沉默。作为南方蓄奴州重要的贸易对象,纽约到底是通往自由之路,还是奴役之门?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发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手稿,从中复原了以纽约为中心、贯穿美国东北部的“地下铁路”地图,从惊心动魄的逃奴故事,到庙堂之上的政治与法庭争端,这不仅是一本“公民抗命”的实录,也让我们窥见了逃奴纷争对美战的影响。
所有的文学作品创造的海盗都是硬汉形象。当我们现在谈起海盗时总是联想到埋藏的宝藏和遥远而神秘的热带岛屿。海盗的形象总是伴随着鹦鹉、黑眼罩和假肢而出现。但事实上,文学作品中对海盗的描写并不真实。真实的海盗生活中充满了暴力、酗酒和污秽的语言。《海盗的历史》由韩英鑫和吕芳编译。
我国纺织业与印染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和艰辛历程,可以说是中华古老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王烨编著的《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技术的发展历程,全书内容包括:古代的葛麻纺织、古代的棉毛纺织、古代的丝绸纺织、古代的染整技术、古代纺织技术与机具等。
本书是关于中国性学史研究,分为《诗》《书》《画》《药》《人》五个篇章。 《诗》的部分包括: 1、从《诗》三百到《夹竹桃》:艳情诗之中国篇; 2、从《雅歌》到罗累莱:艳情诗之西方篇; 3、《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发微——敦煌写卷P2539之专题研究; 4、“人妖必能沟通,以缪斯的名义!” 《书》的部分包括: 1、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 2、多妻的小说世界——关于《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3、三城记:一段燃情岁月——读《欧洲同性恋史》; 4、坦荡的性,文化的性——《孤独的性:手淫文化史》中文版导言; 5、我为什么写《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6、先从史上看风情——闲读五种《风化史》 7、为什么我们永远都会谈论性——《性学观止》中文第6版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西交通史》凡十章,每章一个题目,于每一个题目中提示事迹的梗概。书末附《中西交通大事年表摘要》予以补充,将中国同欧洲诸国在政治文化方面初步的交通情形,作一鸟瞰的叙述。从先秦以前中国文化的孕育发展到鸦片战争为本书的结末,中间经历了秦汉以后印度佛教思想的传人中国,元以后欧洲文化的逐渐向东方传布,元朝的中西交通之盛,因突厥人兴起的中西交通一时中断以及明以后中西交通的复活,其目的为读者能于中西交通初步的史实作一个大概的了解。
中华姓氏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无数的炎黄子孙。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历经沧桑演化,人世离合,纷繁复杂,每一姓氏均包含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帮助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寻找自己姓氏的源流,《中华姓氏起源通史》从大量古今典籍文献、家谱资料中钩沉辑佚,介绍了500多个姓氏的起源、演变、郡望、堂号、迁徙分布、历史名人等,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每个姓氏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是全球华人了解自己的姓氏,寻根问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本书是论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跨度从宋、元到20世纪30年代,范围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经济、文化、科学诸领域,深入剖析、解读欧化带来的各种影响,既没有回避西方渗透、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种种恶果,也没有忽略西方人给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有益变化,是研究中西交流史的入门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出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思想观念上的局限,原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是今天重读此书需要注意的一点。
兵器并不都是冷血的,它将带你开启一场有温度的历史、文化、艺术之旅,共同探寻这座中国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呈现一场有关中国古兵器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