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来世界的责任。小书虽小,但有概论总览之指导意义。 许老学贯东西文史,读者们在许老的帮助下,能更好地了解长江文明,以及其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亦能指导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努力。书中还配有注释、史料图片、高清文物照片,辅助读者阅读理解。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内容有条不紊,类聚群分,众善皆备,为文之府,实为空前之巨著。这部中国人自行编著的第一部中国绘画通史,奠定了郑午昌于民初美术史著述之重要地位。全书起自上古,迄于清末,分作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资料充足、名家名作及绘画理论较多,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叙次井然。
本书由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马衡先生所著,是其任教北大时的讲义。本书不仅探讨了金石学的定义、范围与历史,同时也指出了金石学研究的方法与材料的搜集、保存、流传等处置方法,堪称全面的学科导论性文献,具有统领学科的巨大价值,对于后续的金石学研究起到了引导作用,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驿站,是古代官府信使和出差官员在途歇脚的场所,也是大宗物资运输的官办中转站。不过,历史上的驿站,绝非只有歇脚和中转之用。驿站的演变历程,以及发生在它身上的诸多精彩故事,都蕴含着经典和智慧,不仅改变着驿站自身,也改变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写了一段历史,成为促进国家统一、加强各地联系的纽带。驿站的兴盛衰亡,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缩影。本书选取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3座驿站,讲述了发生在驿站里的逸闻趣事。这些趣事,有的是曲折离奇的悬案,有的是是非颠倒的冤案,有的是神人相会的奇谈,有的是英雄迟暮的感叹。在悠悠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由于风云际会、机缘巧合,各色人物以驿站为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历史活剧。这23座驿站,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涵盖了水驿、马驿
你知道吗?为什么在 教文化里,船只总是被冠以女性名称?人们极力避免13这个数字,而打碎镜子、经过梯子下方一类行为也被视为不祥?小男孩的衣物玩具通常都是蓝色,英语词“纯蓝”“蓝血”又蕴含着什么意义?人们会在檞寄生下接吻?在这本有趣又易读的书中,莫妮卡-玛丽亚·斯塔佩尔贝里博士分享了她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试图展示众多民俗传统背后的历史图景——其跨度之广,从平民的日常信仰到西方文化传统和启蒙运动,均有所述及。这些“奇妙真相”使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在生活中俯仰可拾的词汇、谚语甚至微小动作,都与古时候的仪式和祭祀有关;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做法,源头竟是祖先们因畏惧而产生的迷信心理……这本书 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