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史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在农业开发、市镇兴起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诸多领域有了丰富的认识。而对这一过程的另一面,即水上人上岸成为定居人群的过程,特别是对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能动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内在逻辑,尚有待深入挖掘。本书以太湖东山的刘猛将信仰为切入点,试图对东太湖地区水上人上岸的过程及其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加以梳理,为江南地区农业聚落的形成、商业与市镇的繁荣和宗族建构等问题寻找一条新的解释路径。本书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江南社会呈现出已知面貌的“所以然”,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不同区域发展道路的共性。
这是一部城市传记。作品一改官方修史的窠臼和史观, 次从平民视角入手,书写了广州两千多年(前214年—1949)的市民生活、城坊地理、灾难兵祸、迭代治理、文化 、港口渔猎、休闲娱乐等,全书30万字。作品语言精练,散点式的信息密布,故事叠加,互为牵引,整部作品繁花叠缀,摇曳多姿,既有看点,也有历史厚度。因此文本和平民化气质的读者有很大的接近性,可读性强,在文体和写作方法上具有创新价值。 《广州传(简明版)》经作者授权,编者对文中引文和学术性较强的内容、考古内容、惯见的非遗内容做了必要的删节,单册,软精装。
《西宁府新志(上下)/青海地方史志文献丛书》是清代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方志的上乘之作。全书共四十卷,以10纲105细目,将全书52万字紧凑地联系在一起,分别记载了西宁的星野、疆域、建置沿革、山川、风俗、城池、河防、封建、户口、田赋、物产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涉及范围 广泛,考究立足于西宁地区自身的地理、人文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乃至对清朝统治影响的深远程度,考察严谨、细致,文字表达客观,史论结合,创新意识突出,并完善地贯彻了“以志为史”的理念,其体例、内容、语言等方面,展示出作者在一本志书内尽情驰骋的史才。作者虽然对史家法度的实践不是 胆 的,却是 完整而自觉的,其著述的整体性是本书的 显著的特征。
本书是一部内蒙古地区历史文献合辑,包括《河套新编》《调查河套情形记》《绥远河套治要》《后套农垦调查记》《绥远省河套调查记》五种,对促进河套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和继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东铁路是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焦点,其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荣辱堪称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从签订《中俄密约》、沙俄借地筑路到曰俄战争爆发、南满铁路易主,从苏联违约出卖路权到雅尔塔协定卷土重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始终没有收回中东铁路。直到新中国建立,中东铁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19世纪未20年代初,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了躲避迫害纷纷投奔哈尔滨,松花江畔的这座新兴城市一度成为远东地区的犹太人聚居中心。这本彩色画册里的四百多幅照片是关于一个世纪以来曾经在哈尔滨居住过的犹太人及其后裔生活轨迹的一些珍贵记录。全书为中英文对照,国际友人爱泼斯坦、以色列驻华大使等为该书做序。
Ma Lihua's second "journey across Tibet" features literature and history. From the Tibetahistory, she selects attractive episodes: from social changes to individual experiences, from widely knowstories to rarely knowanecdotes. Based ohistorical facts, thiook is narrated ia vivid way.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的新页……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皇民化”,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西太平洋防线”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下接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走过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党禁、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后,终于一路走向民主化。
《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本书内容:前言,两岸视野下的台湾政局,台湾社会文化重建,台湾文学与文化论述……
《新安志整理与研究(竖排版)》涵盖了新安或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新安历史文化的渊源流变,历史文化的信息量大而密集,是其他新安及徽州的书籍无法代替的。《新安志整理与研究(竖排版)》是徽学研究资料辑刊系列之一。
《上海掌故大辞典》由上海史专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主编,一百余万字,选收了老上海以社会生活为主的掌故旧闻,包括河流地名、公用市政、社会团体、经济实业、建筑住宅、学校书院、书局报业、体育卫生、园林旧址、娱乐影戏、寺观教堂、新闻事件、饮食食品、风俗物产、方言俚语和其他等十六个方面的词目共约一千九百条,并收有《上海旧新路名对照表》、《旧上海路名西文中文对照表》等作为附录;书末还附有词目笔画索引,以弥补分类不足。该辞典采用分类编排、新旧对照、通俗叙述的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性,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者,尤其是中老年读者阅读、使用,也深受台港澳地区读者的青睐──读完了这部辞典,你就会成为一个“老上海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