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应用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环境学等对三星堆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作者以第四纪地质学知识为基础,将三星堆文化置于古气候、古环境大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梳理古蜀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变革的气候、环境大背景,再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古蜀文化,特别是三星堆时期、金沙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三星堆的太阳轮戴着枷锁?为什么金沙的太阳环绕飞翔的神鸟?古蜀人从山中迁移到平原走的哪条路?三星堆的金、铜、玉是土特产还是外来货?为什么成都平原有如此多的古城遗址?金沙城又是如何毁灭的?本书对以上古蜀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本书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最重要的仰韶文化作了科学的总结,是仰韶文化发现、发掘和研究八十年来的学术回顾史。重点介绍了仰韶文化的考古成就与原始社会史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对仰韶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争论观点,广纳各家之见,博采诸家之长,并对新世纪的仰韶文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书中配有彩图8幅,插图30幅,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罗宗真编著的《魏晋南北朝考古》全面综述了20世纪魏晋南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7幅,插图45幅。
本书是“山西国宝故事”系列图书中的一种。本书的主角是中国目前现存 早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作为我国现存 早的木构建筑,其建筑形态和结构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是可参照的范本。本书作者从古建筑构造的角度解构南禅寺大殿,带领读者认知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术语与构造;并对南禅寺现存的一堂唐代彩塑进行了详尽的展示与论述。从建筑与附属艺术的不同角度,展现南禅寺作为 国宝的魅力。
刘伯温五十岁才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很快便成为朱元璋在元末战争中的第一智囊。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便塞给朱元璋份《时务十八策》,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秘密商议,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由一介布衣得以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回顾了20世纪龙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展示了中国文明起源期这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3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秦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秦文化的渊源、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和前景。配有彩图8幅,插图52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大致在西辽河上段的西喇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及大凌河、小凌河一带,大约开始于距今6000年前,至距今5000年前后结束。自20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东山嘴、牛河梁、城子山、胡头沟等一批红山文化遗址的科学发掘和在区域内进行的多次考古调查,使红山文化的一些重要遗存被揭示出来,“坛”、“庙”、“冢”以及特征鲜明的玉器群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这些重大发现差不多同时,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的考古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型的礼仪性建筑、“祭坛”、贵族墓地及丰富、精美又极。富特征的玉器群的发现,同样,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其它一些考古学文化的重大发现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回顾了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探讨了裴李岗文化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源流等方面内容。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2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王幼平编著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按照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展的五个阶段,介绍了全国各地远古人类遗存的重要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主要成就,展示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情况及辉煌文化。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配有彩图8幅,黑白图38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进行大量史前考古研究的同时,中国学者对于各个历史时代的文化遗存也进行了大量工作。除殷墟外,考古学家对于商周时代的不少重要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如1930年开始的燕下都遗址的调查发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宝鸡斗鸡台西周墓葬、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战国墓葬等的发掘均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学者还数次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1928年开始,黄文弼在吐鲁番附近调查发掘了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及麴氏高昌墓地。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调查汉唐时代的城堡、寺庙、沟渠和屯戍遗迹,又在罗布淖尔附近发掘烽燧遗址。袁复礼在吉木萨尔附近勘察并实测唐北庭都护府遗址。1944年,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向达、夏鼐、阎文儒在敦煌附近发掘魏晋和唐代墓葬,并考察汉代阳关、玉门关和长城、烽燧遗址,还在武威发掘了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穿越时空的隧道。您会发现除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中华文明还有许多震撼人心的辉煌。 拂去历史的尘埃,掀开厚重的窗幔:闪烁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奇异光环的法门寺,神秘变迁的楼兰王国,阿里高原伫立的西藏古格遗址,秦风永驻的“世界第八大奇迹”,黄沙落日相伴的敦煌莫高窟……众多辉煌的历史丰碑正无声地向您述说神奇而古老的中华文明。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本书在阐明中国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区域特色、石窟寺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石窟寺的发现与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新疆、中原、南方、西藏等区域的主要石窟寺做了重点介绍和评述。全书15万字,配有彩图6幅、插图54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