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芸子(1902-?)满族,北京人,原名宝坤,字韫之,别号餐英、竹醉生,戏曲理论家傅惜华之兄。自幼酷爱国学,博识旧京名物掌故,早年在“燕京华文学校”图书馆任职,又为《京报》记者,曾主编《北京画报》和《国剧画报》并与梅兰芳、余叔岩、齐如山等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作品散见于天津《国闻周报》《益世报》和在北京出版的日文汉学杂志《文字同盟》等。1932年赴日任京都帝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讲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在此期间,考察日本皇家宝库正仓院,遍访公私各家藏书,撰就代表作《正仓院考古记》和《白川集》,并为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十年代初回国执教北京大学文学院,同时任职北京图书馆。抗战胜利后协助溥心主编北平《新生报》副刊《故都文物》,又与其兄傅惜华合作主编《华北日报》副刊《俗文学》主要著作还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祭祀和纪念孔子、从事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文庙与书院类建筑遗存。全书选取39 个建筑点,其中文庙 24 个,书院 15 个,是孔子与朱子两大圣人其思想流脉在福建传播,福建兴文重教、文风昌盛的最直观历史见证。书中以“建筑说明+散文随笔+图片”的形式,从建筑专业与通俗普及两种角度描述文庙与书院的建筑历史背景、建筑形制格局与历代演变情形,全面呈现出古代福建各地教育兴盛与文脉流衍的情形,也由此可以寻绎儒学与闽学思想传播的轨迹及对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裹,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初始创办并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也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一九0七年十二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逊帝溥仪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官物品,单先生当了一名书记,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一九二五年十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一九五六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二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一九八四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
岭南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而开放、兼容、多元、创新等文化特性,又使岭南建筑能不断地求新发展。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培育它的环境和文化土壤,岭南独特的文化环境和特性,是岭南现代和未来建筑发展的动力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具有岭南文化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已经在广州出现。在岭南建筑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形成了一种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颇有影响的南派建筑--岭南新建筑。岭南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岭南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遮阳、室内外通透环境等方面,传承创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而岭南文化又在岭南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和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三本通用,行文体例以描述性为主,具体陈述有余,但总结概括不足,考生很难作精炼的概括。本书紧紧围绕目前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科目的三本通用,对课本陈述之内容做了理论提升和概括。《建筑历史考研复习指导》的部分是对各校近十年的考题做了典例解析,介绍了考试的主要题型、基本特点和应试的主要技巧。第二部分是对教学内容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做了纲要性的罗列,并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做了相应建议。第三部分分别对内容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地梳理和精要概括。第四部分以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为例,做了示范性的解答。第五部分汇总了一些重点高校近些年的建筑历史考研试题以供大家参考。最后,附上一
《赵朴初年谱》记载了朴老传奇一生。年谱分为正文、注释、录三大部分。正文按年、月、日记载朴老是日主要活动,简明扼要;注释则详载活动的内容,如全文刊载朴老所写的文章、报告、诗歌、书信、序跋、题记、赞颂、碑文、悼词、对联、唁电、回向文等,以及活动中的有关人物、组织、事件等。录是一些重要的、篇幅较大的文章汇集,供读者研究之用。《赵朴初年谱》是国内部较完整、系统地介绍赵朴初传奇一生的读物。它的出版,对于研究朴老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当代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