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外销于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这一文化特色产物,结合国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考古发现、私人收藏和专业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中国外销瓷器的发展历史,以精良的编排、深入浅出的文字,力求让读者轻松读懂瓷器文化历史,同时了解瓷器作为中国的 国器 ,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世界所传达的中国文化、所弘扬的中国精神、所传播的中国价值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了世界
《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首次提出“早期越窑”与“越窑”这一全新概念,并根据研究成果提炼后把“早期越窑”分为成熟、发展、繁荣、停滞、衰落等几个历史时期;“越窑”篇经深入研究,也提炼归纳为复苏、发展、鼎盛、衰落几个历史时期。上述这些分期都是深入研究的成果,有其独到的见解,非常难得,过去还没有这样深入的研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关于“早期越窑”与“越窑”发展的原因,该书也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除了宁波港的发展外,另一个促使窑业发展的原因,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开通,促进了文化、贸易的发展与交融。西方胡人在“早期越窑”制品中的大量出现,说明了宁波、绍兴这些地方早已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热土,其影响已深入到制瓷领域了。 《中国越窑瓷(套装上下册)》总结了从东晋到隋代三个多世纪早期
本书系引进加拿大JJF出版公司版权,书中所展示的700余幅图片系当时的随军记者所拍摄,战后被盟军作为档案封藏,直到近年解密,才由法国人让·雷斯塔耶整理出版。本书中的图片充分展示了苏德东线战争中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全景,且每幅图片均有拍摄者的详细注解,还原了当时的一些具体历史细节,以及战场情况。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蔡乃武*的《昆山片玉(中国陶瓷文化巡礼)》图文并茂,从历史源流、名窑介绍、瓷类品种介绍等角度全面展示了浙江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精品特色。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博采众窑之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满足民间使用和审美的需求,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成为民窑的奇葩。
吉州窑是一座能生产众多产品的综合性民间窑场,其历史悠久,创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入元以后逐渐衰弱,延烧时间约500年。吉州窑遗址在以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为中心的赣江两岸,其中以港口所在地永和镇为集中,也*代表性。如今的永和镇。仍然可见用古瓷片、匣钵和废窑砖铺砌而成的街巷古道,本觉寺、尹家岭、蒋家岭、曹门岭、肖家山岭、曾家岭等24个窑包,如岗似阜。在窑岭周围,各色古瓷片、古窑具,俯拾皆是。由于唐宋时期习惯上以属地州名命名窑场,吉安自隋至元初曾称吉州,永和属吉州管辖,因地得名,故称吉州窑;又自东汉至宋,在永和曾置东昌县,所以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
为打造一流特色的学术研究型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自筹建始就制订了具有战略价值的丛书出版计划,以追求“整体化、系列化、品牌化”为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和精心运作,使宁波博物馆研究出版聚沙成塔、汇流成河、追求卓越、铸就硕果,成为提高博物馆软实力的载体和品牌,终实践博物馆科学发展之“道”。该丛书定名为《宁波博物馆研究丛书》,下设四大系列:1.《宁波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馆藏文物精品研究成果结集;2.《宁波博物馆学术研究丛书》——本馆组织的诸类学术研究成果结集;3.《当今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精品特展丛书》——本馆引进的国内外各大著名博物馆的文物特展结集:4.《当代海内外著名宁波籍艺术家、收藏家精品特展丛书》——当代海内外著名宁波籍艺术家、收藏家在本馆展出的精品和捐赠本馆的珍品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