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期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期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王朝——夏王朝的
《河北府县乡土碑刻辑录》的碑记为近几年来收录的河北乡土碑刻文献,所涉时代大体从明清到民国,地域上以河北地域为主。内容大体可分为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由于碑刻可以视为“石刻档案”,是研究社会历史、地方经济建设、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且不像史书文献等容易传抄脱漏,所以为研究者所看重。《河北府县乡土碑刻辑录》收录的碑记涉及水利、司法、民政、农业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河北地域的历史沿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38集的高清纪录片,主题集中、鲜明。它纪录的是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其价值不言而喻。该纪录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这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本书为该纪录片之书面呈现,本书为该系列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 38集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用美丽流畅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解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遗产、合理利用遗产的信心和决心。 本书为该系列纪录片之书面呈现,它保留了纪录片中之精华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纪录片的内容。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本书在制定选题计划时有两个考虑:一是应该选什么角度,二是可能选什么角度。前者是在通史、正史之外的大范围内,偏重于文化角度,特别是物质文化角度的各种题材,只要有益于陕西历史文化的深化与进步,适合广大读者的要求就都可以选;而后者则是哪些人适合写哪种题目,只要有合适的人选就可以确定某个题目,如无其人则可以暂缓。要是有人在我们考虑的选题之外, 自告奋勇要承担某个题目,我们是会认真考虑的。这样作,更加有利于发现人才、推陈出新,或者说叫标新立异。总之,在选题方面我们采取灵活的办法。
《集王羲之行书诗词》 采用《兰亭序》中单字,进行集字创作。配有诗词平仄符号和简单注释。 其读者对象为广大的书法和诗词爱好者。作者共集齐诗词300首,拟分三册依次出版,此为第二册。
在美洲的土著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讲述,他们的祖先在世上留下了十三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会说话、能唱歌的水晶头骨。他们坚定地相信着,这些祖先留下的头骨中蕴含着有关人类起源、发展和死亡的重要信息,甚至还能帮助人类解决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当人类终有把这十三块水晶头骨发现,并且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这些神奇的头骨将会为人类破解那些被深藏的秘密…… 最初的时候,作者也仅仅把这个传说当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并没有在意。直到20世纪初,当真的有一颗水晶头骨在古玛雅废墟中被发现以后,他们才忽然开始相信,也许真的存在这样神奇的头骨。而当另外几块头骨陆续被发现,他们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价值,于是立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在逐步深入的调查过程中,本书作者
本书在对中国古代乐器的选择中,因考虑到古乐器的代表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知名度,在历史影响中的复现度和资料的充实性等因素,故重点选择了埙、洞箫、尺八、排箫、笛、口弦、笙、管子、唢呐、筑、瑟、筝、古琴、钟鼓、角、螺等十七种乐器。面对中国乐器之丰富,面对中华民族之众多,也面对中国历史之漫长和中国地域之辽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选择只是典型的挂一漏万之举。但是,本书不是乐器辞典,也不是乐器志书,而是针对乐器“鉴”与“思"的散文性笔录,故具有乐器选择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本书引入了较丰富和精细的古乐器图片,愿读者能从这静静的乐器真实形象中,聆听到中国古乐器的弦内、弦外之音。
《秦始皇帝陵珍宝》的诞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众多文化主题丛书之中新的里程碑。它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驿站”为推广概念,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为广大观众精心制作、倾心打造。先期获赠《秦始皇帝陵珍宝》的国外友人无不赞叹:“一俑一世界,一书一传奇。”
新疆,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古代东、西方的枢纽地带,而备受世人的瞩目。近百年来的考古探险、发现,使得这片神秘之地的古迹逐渐为世人所熟悉,更加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关注。 通过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在这广袤千里的瀚海上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已逐渐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轨迹。人类从远古蹒跚而来,沿途之上给我们今人遗下了一个个文明的路标,让我们对远古的人们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考古学家们发现,从石器时代开始,远古人们的交流就是广泛的。至青铜时代,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与其东西相邻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更加密切。这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后来产生出的著名的“丝绸之路”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汉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将经营这片广阔的区域作为一种国策,新疆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从浩如烟海的遗迹、遗物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