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集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手册,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准确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从业者避开陷阱和错误。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筹划?如何行动?如何开辟经费资源 ? 访谈时如何察言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版权?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如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细致入微和富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答案。 全新修订的第 3 版,引导读者把握数字技术时代给口述历史带来的机遇,也为迎接新的挑战提供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本书由张力奋教授主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都市、田野调查与记录 项目组撰,采用新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调查并记录了平凉路2767弄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工房区百年史,是一部关于 都市考古 的社会学著作。 平凉路2767弄位于上海东北角,为原上海第十九棉纺织厂与工房区所在地。前身为日商公大纱厂及职工宿舍,1921年创建,2021年完成旧区改造,恰好一百年。本书通过15位普通居民及1位街道旧区改造负责人的口述史,辅以历史档案大事记和各阶段图片140余幅,不仅呈现了十九棉工房这一自成单元社区的百年变迁,还原了建筑、居住空间、社区与日常生活的历史演变,发掘与保存了上海的城市底蕴和城市文脉;更记录了该社区进行旧区改造过程中,为回应居民关切、征求居民意见、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和更新机制、程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所
《守护石窟》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从他们的口述中,不仅能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石窟保护70年的发展历程,还能从不同视角体味70年间重要的石窟保护工程,如敦煌莫高窟崖面挡墙支护工程、云冈石窟 三年 抢险加固工程、麦积山石窟 喷锚支护 加固工程、龙门石窟奉先寺加固工程及潜溪寺石窟治水工程、大足石刻治水工程(136窟及卧佛治水工程)、敦煌莫高窟第85窟国际合作壁画保护工程等工程背后的点滴故事。这项口述史计划,既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献礼,向为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致敬,
口述史学(oral 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研究意义、社会行动议程与公共历史价值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口述史学不助于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革新,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在推动跨学科应用与交叉研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口述史学的发源地,《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研究》对美国现代口述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国际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研究、跨学科应用、口述历史教育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等问题做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并希望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某些借鉴与参考。
一个出生于红色家庭的“红二代”,其父为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其母许明为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一个“文革”前北京四中的高材生,北京市“优良奖章”的获得者,校团委副书记,北京市第一批入党的中学生党员。 一个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连续发布十个“西纠通令”,曾对初期的“文革”运动有过很大影响的红卫兵。 一个因此两度入狱的青年,其父母也因此被江青点名为“西纠黑后台”,直接导致其父被关押多年、其母自杀的家庭惨剧。 一个曾被人称为“当年在陕北窑洞里读过黑格尔”的知青,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上吴敬琏开门弟子的硕士研究生。 一个曾任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的秘书,后任光大集团总经理和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国企领导者。 他的六十年经历是怎样度过的,充满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