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长江、赵桂来著的《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 部全面的约翰·洛克传记。本书以历史系年为序,描述并解释了洛克的思想及其接受情况,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洛克与朋友的亲密友谊和热诚交往的私人生活细节,以及他在越来越引发关注的公共生活中参与的角色,包括牛津大学的导师、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合作者、尽职尽责的公务员。全书以十章的篇幅结构系统地论述了洛克的方方面面。包括洛克在法国、荷兰等地的生活学术经历。全书详略得当,脉络清晰,是一部人们期盼已久的洛克传记。
暂无内容简介。。。。。。
《他改变了中国:传》是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力作。 库恩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也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他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关注着同志,并向同志的亲属、好友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本书。 这本传记介绍了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 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相当的了解,从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怀有的友好感情。作为一位西方人士,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提法同我们有一定差距,相信读者是会理解和把握的。 阅读本
黑发下温和的面容,有力的双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没有皱纹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个伟大的导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深深地烙上了他的标记。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新中国成立至去世前这一阶段的经历。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推行合作改造
毛泽东对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部丛书体例比较完整,包括毛泽东同志的生平、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文化、人际关系、逸事、家系及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等11部分,共24册。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毛泽东全书。另一个特点是比较权威。丛书所收,除了毛主席的战友、老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撰写的文章外,大都是多年研究毛泽东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家学者的专著。第三个特点,这部书可读性很强。比如文化类的七册,相当好读。比如逸事、交往,都是很生动的故事。即便是理论方面的著作,也是非常好读的。 本书绝大部分为我国权威专家学者撰写,资料翔实可靠,取舍把握得当,编写严肃认真,体例严谨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如能在纪念毛
《毛泽东的家庭生活(红墙第一家)》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向读者披露毛泽东及其家人从进中南海到“文革”之前在菊香书屋长达十七年的生活情况,其中也适当介绍了与毛泽东朝夕相处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故事连着历史的风云,人情透出时代的内涵,充满了多样性、生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阅读这本《毛泽东的家庭生活(红墙第一家)》,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私人生活就这样在你面前渐渐展现,那样真实,那样鲜活。 这个家庭里有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江青,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女儿李敏和李讷,侄儿毛远新,还有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红墙第一家的故事由此开始。本书由武立金著。
“文化大革命”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是一场浩劫。在长达十年的“文革”岁月中,邓小平两次被批判打倒,历经磨难。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诸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判和保护,邓小平同林彪、“四人帮”的坚决斗争,邓小平对儿女的亲情和关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胆识,以及与普通人一样的儿女情怀。本书装帧考究,印制精美。全书39万字,插有珍贵照片130多幅
梅岭2号距毛泽东生前下榻的梅岭1号仅一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毛泽东首次南巡湖北起,以后每年都要莅临湖北。有时一年少则一次,多则数次,一次中少则数天,多则数月。1956年6月至1974年9月,美丽的东湖客舍就成为毛泽东南巡进的工作、读书、休憩之所。从而,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在党史、国史上鲜为人知的有影响的大事和重大活动。 作者尽可能弄清毛泽东在东湖客舍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每一项活动以及它的来龙去脉。将毛泽东民主革命时,在东湖客舍建成前在武汉的活动,也恰如其分地穿插进去,构成毛泽东在武汉革命史的立体感。使本书史料翔实,丰富。在文笔上,笔者力图实事求是,朴实无华。
对于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毛泽东始终是他们心目中伟大的领袖,他们生活的欢乐和痛苦、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大都直接或间接9地与这位历史伟人的思想和行动联系在一起。一个民族需要有凝聚力,而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需要一个能统领全民族的伟人,这个伟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小平同志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敬爱的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如今已是31年。毛泽东同志革命的一生,光照千秋。作为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毛新宇同志,特此写了本书作为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
卷首语:老影集里见外公/ 1999年,我家经历一个多事之秋,爸爸突逝,妈妈大病,哥哥远在海外任所……撑起这个家的顶梁柱,骤然落在我这个刚工作几年的女孩肩上。怎么办?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的死,缘于他在深圳遇车祸后骨折,做手术引发心脏病所致。我闻讯赶去,却没见到最后一面,这和1976年外公去世和1984年外婆去世时一模一样。而且,他是去广州参加纪念外公活动路上出事的。妈妈的病,始于战时的艰辛和异国的孤寂(用爸爸的话说,她没过一天好日子),但更多与痛失外公、外婆有关。有多少骄傲和荣耀,就有多少辛酸和悲凉,谁让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呐! 在我“豁出去”的急急奔走下,住院,报销,住房……,这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总算有了眉目。重站起来的妈妈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而刚刚卸下重
中国的命运是与毛泽东思想紧密相连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就没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十三个春秋。延安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