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述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女性们的传记故事合集。 从印第安女战士到好莱坞女明星,从灯塔守护者到妖精缔造者,从妇科医生到女皇陛下,这些女中豪杰们将人们对女性的偏见碾压得粉碎。作者以风趣和略微夸张的笔调生动地刻画出30位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地域都影响具甚的女性的肖像,描绘她们的独立、坚强、聪慧与可爱之处,向读者讲述她们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潇洒地活出自己的一生。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化的象征,桑塔格被誉为 美国公众的良心 ,她的一生与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她傲视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误解,被赞美也被诟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贫瘠,拒绝平庸,拥抱思辨与审美,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遗产。作者通过大量研究和访谈,深入档案资料,回归文本阐释,敏锐地捕捉到桑塔格人格和人生中的细微和隐秘的精神内核,探索了传主令人敬畏的公众形象背后那令人着迷的私人面孔:一段段热烈又破裂的亲密关系,一次次在身体和心灵上的苦苦挣扎,关于性、艺术、政治、文学 这些都激励、破坏和成就了她的卓越创作,呈现出作为隐喻的 桑塔格 和桑塔格的一生。
宋蔼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尽管她大部分时间都隐藏于幕后,与孔祥熙操纵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并以宋家大姐的身份协调着宋、孔、蒋之间的关系。这些详情与内幕,知情者并不多。该书收集了大量有关传主的资料,展示一位隐身幕后,参与了众多近现代史事件的人物真相。 该书收集了宋庆龄的大量资料,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去观照宋庆龄不平凡的人生。讲述一位学贯中西、温文尔雅的美丽少女,远涉重洋,成为早期的留美学生,学有所成归国,成为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排除重重困难,与孙中山结合,倾情相伴十年;孙中山去世后,继续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奉献大爱终生,并成为和平的使者。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她的人生跨越了三个世纪,这本
《暮色将尽》 《暮色将尽》是戴安娜 阿西尔的代表作,获得了科斯塔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众多奖项,是她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 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 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女性如何书写历史》 希尔达 杜利特尔(1886 1961):现代诗人 多萝西 L.塞耶斯(1893 1957):推理小说家 简 艾伦 哈里森(1850 1928):古典学学者、翻译家 艾琳 鲍尔(1889 1940):历
本书为一部传记小说。主人公花蕊夫人是唐末五代四川著名女诗人,与蔡文姬、班昭、李清照等并称为中国十大才女,与卓文君、薛涛、黄峨并称为 蜀中四大才女 ,亦与黄崇嘏、黄峨并称为 蜀中三才女 。本名徐慧,后蜀青城县人,精通诗词,才貌兼备。 本书围绕她一生多舛的命运铺展线索,既突出她爱护蜀民的历史功绩,又展示她对中国古代诗歌、春联、美术、饮食、花卉、园林的重要贡献。
翻开本书,看中国民营企业家独有的生存智慧。 创业,这是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政策的变动、法律的漏洞、时代大势的变迁、对手的穷追猛打……随便一个,都能让一个企业轰然倒塌。 开始创业陈灵梅,手中握的是满满的烂牌——她46岁,早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疾病缠身;她家境贫寒,找不到一个有钱有势的亲戚,没有靠山;她学历不高,人脉不广,还背负着数百万的债务。她的运气也不大好,那些其他创业者遭遇的困难,她也遇到了。 但她却用最简单的打法,靠一手烂牌,成为赢家。 这个打法就是“坚守梦想”——“凡是有利于梦想的就去做,不利的就不做。用这个标准去决策,思想就变得单纯,甚至愚直,智慧随之而来。” 从品牌的创立,到企业发展壮大后的各种制度调整;从产品的研发到渠道的拓展;从细琐的客户服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二姐允和是四姐妹中很灵秀、很风趣的一位,被称为很后的闺秀,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专享一本完整的个人自传体随笔。书里记录的是逝去的岁月、历史的伤痕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恩宠、伉俪情深、姐妹情谊、儿孙之福、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传记轶闻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又句句入心。其实,她本人就是一部“由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特殊经历,很好的先天基因和后天造化而成的作品”。在喧嚣的现代都市,她的生活意境远远高于车海人流,雅于庭院深深,让人沉静,在沉静中慢慢体味,心驰神往。
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之女。1793年10月16日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以缜密的心理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描写了她的一生。在茨威格笔下,她既非保王派所说的纯洁无瑕的圣女,也不是革命派攻击的下贱。而是“一个性格平庸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