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饥饿”为主题的纪实非虚构作品。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本书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作者试图探明,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在如今这个富足的世界,可能恰恰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导致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富足下的饥饿。 目录 开端 尼日尔:饥饿的结构 关于饥饿:物种起源 印度:传统 加尔各答 比劳尔 昌迪加尔 温达文 德里 孟买 关于饥饿:人们的手 孟加拉:
这是一本根据伯林自己的回忆,以及与伯林长达十年的交谈写成的伯林生活传记。在晚年,与不同的仰慕者共同追忆自己的一生,几乎成了伯林的生活。他也从中体会到某些乐趣。这里呈现出的是个活生生的伯林。纪实性是本书的特点。它既不是门徒对大师言行的追忆,也不是从文献中重建出来的伯林,而是伯林所回忆的伯林。我们看到的是一生没有克服自卑感的伯林,一个极有女人缘却因自卑而逃避并对她们造成伤害的伯林,一个通过与朋友的妻子私通才恢复自己在性方面自信的伯林,一个喜欢交响乐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的伯林。有的地方显得像喜剧,有的地方却像传奇。他的苏联之行,他与阿赫玛托娃的彻夜长谈,她对他的期待,他的造访给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家庭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因他从她的生活中消失而产生的怨恨——这个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思考方
本书为周礼之属第二册。本书稿所用底本为最早的正经注疏合刊本——南宋绍兴年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因刊刻于绍兴府,故或称“越本”;其版式为每半叶八行,故又称“八行本”)。该本“经-疏-注-疏”之排列方式与其他所有注疏本“经-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应当是在单疏本的基础上编入《周礼》经文与郑玄注,故虽为注疏合刻本,但仍题为《周礼疏》。 《周礼注疏》已有几部点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为底本,或虽据八行本点校,却以今律古,反而根据后世注疏本的体例破坏原书编排次序。现在按宋时旧貌进行整理,对于研究《周礼注疏》文本内容及考察注疏合刻本的流变过程甚有俾益。
【书名】 大卫·休谟传 【作者】 [ 美 ] 欧内斯特 ·C. 莫斯纳 【译者】周保巍 【丛书】启真·思想家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出版时间】 2017 年 9 月 【 ISBN 】 9787308171106 【定价】 138.00 【上架建议】人物传记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大卫 · 休谟,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建立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本书 1954 年出版了英文首版, 1980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1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再次以平装本形式修订重印。半个世纪以来,莫斯纳的《大卫 · 休谟传》一直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的(现代) 最权威的传记。本书不仅对大卫 · 休谟的生平有详细的著述,披露了关于休谟的罕见史实,同时也还原了一
邓宝珊将军是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一生。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回忆邓宝珊》主要收录了邓宝珊将军本人及其生前友好亲历、亲见、亲闻的22篇回忆文章,客观真实地记述了邓宝珊将军在伊犁革命、许昌脱险、榆林征战、西安事变与北平解放等多方面的经历与贡献,最后还附有邓宝珊将军生平活动大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