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职业既不道德又不体面,还有人抢着做?当工作不再享有尊严,我们是否有退出的选择?在这本讲述职业与不平等的非虚构著作中,作者援引了“脏活”的概念,即社会中不可或缺但被视为肮脏、下作的工作,如屠宰场的移民劳工。这些人无权无势、朝不保夕,还会遭受羞辱与良心谴责。而公众宁愿被蒙在鼓里。本书描述了“看不见的工作”背后,资本如何与权力、技术共谋,塑造了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揭示了工作中隐藏道德成本的真相。
我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我要画也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只眼睛。 英国的大政治家克伦威尔曾骂给他画像的人说:“画我须是我。”这句话,可以给任何想给别人“画像”的人作为警戒。胡适之不是轻易被了解的人,所以他也不容易被论断,没有受过严格的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的人,没有学会呼吸新时代空气的人,是没办法给他“画像”的。而李敖自称只有他才能写作真正的胡适之。李敖的这部《胡适评传》也正是李氏风格的代表作。该书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因此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都会感到惊讶骇异,正如
当代女性在职场上似乎达成 种了共识 在工作中 定要展示自己理性、强大、可控的 面,隐藏所有的脆弱、不安或者情绪。所以,当 个现代女性做了母 ,因为承受严苛的育儿挑战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的情绪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控感和挫败感。 所以很多人认为生养子女会影响女性表现得更强大,阻碍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让很多女性在做母 后很难认同自己的新身份。而社会普遍会将母 角 理想化,回避母 会面临的脆弱和困境,写给母 的书都在指导养育,很少触及母 在养育挑战中面临的 理危机。这让现代女性缺少 要的 支持和减压渠道,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本书深度解读了女性在做母 后 灵在黑暗中摸索的漫长历程,女性在为母困境中将经历坠落 逗留 回归三个 段,作者通过 话、童话和寓言,帮助现代女性看到负面情绪的 值,并借助女性 的直觉力找到应
已故思想家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了他生前的三本日记: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顾准1972年10月到1974年10月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蛤对于研究顾准思想的发展,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
本书分为出乡少年、教育生涯、马镇公社、外贸战线、古都新篇、退休以后、修身齐家、深切缅怀八部分,讲述刘晓峰从杏坛到政界,从企业到退休植绿的人生历程。
袁克文,人称“袁门子建”,居民国四公子之首。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集书法、诗文、戏剧、鉴赏等诸多才艺于一身。他笑傲公侯,潇洒风流,走过了风光而又坎坷的一生,为世间留下了“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