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 志于学 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 好德不如好色 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做铺展,讲述了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的传奇人生。蔡元培出生于中国东南人文荟萃的绍兴,从小受传统的中式儒家教育,耳濡目染中打下了 经世济民 的深厚底蕴。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 教育救国 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是一部亲情回忆录。所记述的罗家伦,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育家。罗家伦的女儿以她历史学家的丰富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的这本父母亲的回忆录,以作者回顾为主线,附带各个时期父亲罗家伦和母亲张维桢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生动详实地全面地展示了罗家伦与夫人张维桢不平凡的一生。书中收进珍贵历史照片和墨迹70余幅,不少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毛泽东选集》出版、中国首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五次访苏。这本回忆录重点刻画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 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
如何认识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如何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这两个问题是学校和教师普遍关注并不断求解的问题。《教学相长:特殊教育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故事》是海淀区融合教育的掠影,一个个故事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活动场景和教育教学片段,是区域融合教育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份珍贵回忆,同时对各地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的借鉴意义。
《当代学术文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落点于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我们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独特类型。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精神与传统,转化为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本书涉及民国教授二十名人,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化名流,堪称民国教授的一个缩影。作者试图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再回首,民国教授的陈年往事原来竟如此鲜活精彩!
董纯才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党的文化教育事业,对自然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对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史料扎实严谨,叙事简洁生动,并有数十幅珍贵的新老照片与人物故事互为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董纯才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
本书共分为18个小节,共选图80余幅,全书以时间为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文释图,以图补义,分五章讲述了张伯苓秉持教育救国的理想,50年投身南开教育,一辈子辗转南北、苦心经营,取得辉煌教育成就的人生历程。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传记。黄炎培出生在中国“极贫极弱”的年代,受到蔡元培的影响,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的解放、繁荣、富强、民主事业。栉风沐雨、殚精竭虑。本书黄炎培先生的秘书尚丁亲自撰写,通过与传主多年的接触、了解,客观、真实的记录了黄炎培先生一生坎坷多变的经历,也对他所经历的变动大时代作了真实的披露。 黄炎培提出的周期率概念,精辟透彻,一语中的:“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的回答,同样精辟,发人深省:“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
《朱九思评传》全面记叙了朱九思办华中工学院的业绩,描写了他调整和改造专业,在工科院校中率先开办文科和理科,进而提出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的理想与实践;对其教育思想和领导风范,亦有详细的叙述和评论;对其失误亦不讳言,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
《百名心理委员访谈录》是一本反映心理委员心路的书。詹启生老师带领他的团队面对面结构式地访谈了125名做了4年心理委员的同学,了解他们4年心理委员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全景式地展现心理委员的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心理委员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 的社会活动家和学者,他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对我国社会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一个贫寒之家的学子,凭着勤奋和才华,追随时代潮流前进,成为一名重要人物。自从卷入维新运动以后,他的经历,几乎就是中国社会各种改革和矛盾的聚光点。他一生勤奋读书,勤劳著述,在许多文化领域都有自己的建树。易新鼎著的《万木森森一草堂(梁启超的读书生活)》为梁启超画了像,使读者了解到他的读书、著述、做人的诸多方面,为广大青年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本书曾于1919年获普利策奖,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唯中文译本,尚是首次推出。 亨利·亚当斯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先后就读、执教于哈佛大学,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出身于声名显赫的总统世家。他以第三人称写成的自传体作品《亨利·亚当斯的教育 》,是享誉世界的经典传记,也是世界一流的教育经典与历史文化名著。本书运用自传与德式教育小说相结合,对一个时代进行了批判性的评价。它要说的不是本书所讲述的历史,而是对那一段历史的反思,因此,亚当斯希望人们这样来看他这本书,把这本书当做一个历史哲学的思辨过程。
《孔子全传》由曲春礼所著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收徒三千,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即所谓“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有许多观点至今尚有借鉴价值。他删《诗》、订《礼》、述《乐》、正《易》、论《书》、作《春秋》,为继承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他任中都宰和鲁国大司寇时,曾将鲁国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遗憾的是,他虽然历尽艰辛,周游列国,最终不为各国国君所重用。《孔子全传》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孔子的描写多以事实为主、虚构为辅,既不美化,也不丑化,尽量还其
关愚谦生于乱世,命途跌宕起伏。他的经历不仅呈现出个人沉浮的命运轨迹,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曾辗转定居德国,学德文,教中文,写专栏,搭建中德文化桥梁,缔结异国姻缘。晚年的关愚谦大彻大悟,自觉对自己前半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因此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缘》就是他这种感悟的结晶。《缘》展现了一位耄耋老人比小说还精彩的传奇人生,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眷顾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