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专享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世纪回眸中,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童年深宅里,祖辈的煊赫、北洋政商两界的风云变幻她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境遇;同窗情谊、少女心事、诗歌与话剧,“中西”十年乘着歌声的翅膀,无忧无虑;民族危亡之际,自天津、上海、香港到昆明,西迁途中高唱《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大都侧重讲述的是杜甫的后半生,前半生却很少有深入考证,造成杜甫人生前三四十年被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本书是国内少有的聚焦杜甫前半生的史学作品,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盛世历史图景。
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复杂而世所罕见的文化遗产。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著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以毕生研究苏东坡的丰厚学识和独到心得,面向大众,从综论十题、苏海拾贝、东坡诗词讲解、苏文简释四个部分全景解读苏东坡其人、其文、其思想,配以百余幅展示苏东坡思想文化世界的历史画作,才思和艺术并有,学术和可读兼具。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性冷淡的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矫揉造作的唯美主义者。林德尔?戈登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 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林德尔?戈登想要呈现的并 规的线性传记叙事,而是在真实性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详尽地追踪记忆和想象在伍尔夫一生中的持续流动。戈登同时论证了这种传记方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也曾由她实践,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重视无名者的历史观。原书 初出版于1984年,2006年戈登在新材料的基础上,从新世纪的女性主义视角做了修订。本书译自2006年修订版。
内容简介 【全2册】生死疲劳+鳄鱼
美国出版 ,几乎没有比麦克斯?珀金斯 具传奇色彩、 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 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青年作者,单 匹马地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改写了“编辑”这一职业的角色。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敬意。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将天赋贡献给作者,与他们共渡难关,发展他们的写作事业。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 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 炽热的中心和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成为清朝著名大臣。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之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目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生于海门常乐镇,大器晚成,前半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终于在不惑之年获得状元头衔,后以状元而兴实业,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张謇纵横于政商两界,交游广泛。民国元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促成新旧政权和平过渡;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旋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愤然辞职。实业建设之余,张謇还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影响深远。作者研究张謇近六十年,对于张謇可谓了如指掌,本书以张謇的日记、函电、信札和诗文为基础,参以相关近代史料,厚积薄发,数易其稿,考辩精审,论述公允,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典范之作,也是一般读者认识张謇的优选之作。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锺书夫人。她是我国知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杨绛是丈夫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锺书背后的“灶下婢”。她为人处世平和、善良、低调,做学问勤奋不懈,终生淡泊名利。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面对战火、疾病、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作者罗银胜阅览了杨绛先生口述的大量一手资料,四易其稿,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
本书是少年才子陈舞雩撰写的苏轼传记,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叙了苏轼的一生,将被人们符号化的“苏东坡”还原为更加真实的“苏轼”。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掀起的那场新旧党争中,所有参与者到最后都变了模样,唯独苏轼没有。他在苦难的逼迫下,将“苏东坡”当成了遮风挡雨的壳,始终守护着属于“苏轼”的天真。人生三起三落,他没能改变世界,却也没有被世界改变,仍是从前那个乐天的少年。本书以苏轼未曾改变的目光为视角,带领我们去见识山河壮丽的北宋王朝,身临那个波诡云谲的大变革时代,邂逅那个时代里的天之骄子和芸芸众生。
这是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本有争议的传记,其中阐明了许多人没有发现或者不愿发现的布罗茨基的特点。布罗茨基,经常被描写为世界主义者,脱离生活的唯美主义者。但在这本传记里,他不仅被表现为俄罗斯文化的继承者,而且还是苏联文明的继承者,一个与俄罗斯、俄罗斯人民紧密联系的人。
契诃夫是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之一,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他亲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花园,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他在四十四年的人生岁月中,一半时间在生病,一半时间在写作、造园和旅行。他是为数不多的在文学中以自己特有的伦理道德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早在16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人生追求的核心在于对“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救赎。 这位培植花园的俄罗斯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 契诃夫一生钟爱玫瑰。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亲手在雅尔塔的别墅花园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如今这些玫瑰还在吗?这本由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契诃夫的精神传记,以契诃夫对于自然的真挚热爱为基底
本书是日本作家、评论家涩泽龙彦的传记,获得2019年第71届日本“读卖文学奖”。作为战后日本的法国文学介绍人、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选集作家,涩泽龙彦在日本文学 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作者礒崎纯一作为涩泽创作生涯晚期的编辑之一,与其有所接触,也因此有机会收集到许多涩泽亲友提供的、此前未曾公开的资料,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轶事。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信件、文章及相关人士的证词,追溯了涩泽龙彦这位奇才的一生:从出生到经历战争的少年时期,再到从到东大法文科毕业、投身法语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青年时期;从遇见 任妻子矢川澄子、经历“萨德审判”、担任《血与蔷薇》的主编,到与第二任妻子龙子的相遇以及平静的晚年的生活,全景式地还原了作家的成长经历。同时,通过穿插讲述涩泽与同时代好友三岛由纪夫、出口裕弘、种
本书为知名学者郑重所著文化人物传记。叶恭绰是我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经历了清末、北洋、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在政治上,他致力于交通事业,曾两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三任总长,是旧交通系的第二号人物。在文学上,词学造诣颇高。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编纂《广箧中词》《全清词钞》,是近代词学发展目前的杰出人物之一。在收藏上,他被称为近代广东收藏第一人。同时,他还是社会活动家、书画家、教育家。本书二十余万字,配上百幅插图,讲述叶恭绰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文化收藏目前做出的卓越贡献,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史料丰富。有阅读与收藏价值。
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傲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张新颖著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增订版)》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这是一部较为详尽的刘盼遂年谱,全面反映了刘盼遂的一生,以及有关刘盼遂的一系列事件。本谱遵循传统学人年谱系年方式,叙述一代国学名师、文献学家语言文学家刘盼遂的一生的治学、教学和个人生活。主要依据材料为学术期刊、报纸、谱主手稿、藏书、学人日记与原始档案。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中国第二代国学研究者中的标志性人物,刘盼遂在国学研究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对读者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长篇巨著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阅读体验。作家的一生也和他的小说一样,从内到外充满了戏剧性,令人为之扼腕。安德里亚斯?古斯基这部传记作品是25年以来德语文学界的第一部陀氏传记。在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27岁因涉嫌政治被捕,在临刑前最后一刻被赦,侥幸拣回了性命;在流放西伯利亚10年后浴血重生,重新返回文坛;为躲避债主的纠缠逃往国外,因生活窘迫而染上赌瘾。古斯基用流畅的文字,回顾了陀氏从反叛到反动的政治立场变迁,以及为了靠写作谋生而付出的无数心血:他创作了《罪与罚》,这部托马斯?曼口中“有史以来伟大的悬疑小说”;他以戏剧性手法,犀利而细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中最黑暗、最隐秘的心理活动;他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深刻揭露,使他成为“20世纪伟
......
此书以“诚与真”为主要线索,从陶渊明的“历史世界”“精神天地”“文学风貌”三个维度展开,对其生平与作品、思想境界、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上编“生平六考”与“作品六考”充分呈现出某些看似老生常谈内容的复杂性,并提出了许多可靠而颇具启发性的新见。中、下两编所关涉之话题,包括对陶渊明人生行思的剖析、作品中自我与风度的探讨、主题与风格的论述、陶诗“修辞”特征的把握等。书中所涉多为陶渊明研究 “重要而又文献足征”的话题,因依托于“竭泽而渔”式的文献搜寻工夫,借助于细致的文史互证和深入的文本细读,本书在许多方面丰富进而刷新了前人的研究。 此次重版,除了订正旧版疏误之外,还调整了部分论证。另外,附录增加了一篇论述陶渊明家世出生的文字《先生不知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