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更是半个世纪的中国风云史。叶永烈独辟蹊径,从毛泽东与蒋介石领导两党间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同时运用“比较领袖学”的手法,将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比较,以彰明二者的策略和品格、思想和功过。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风华才子,而且后来成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他凡事认真、勇猛而精进的人生态度,激励了无数人。作者从与李叔同亲友弟子的交往回忆中,从纷繁庞杂诸多史料的考伪辨正中,寻访李叔同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和隐秘曲折的心路历程,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去神化的弘一大师,呈现了他将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性特质,摹画出百年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生动侧影。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完整传记。作者通过走访朱氏后人,实地勘查采访,钩沉相关史料,搜集各方面人士的回忆,运用报刊资料、回忆录、文物、生活等资料,追溯了朱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的一生,让人动容。“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是朱安在人生终点发出的一声沉重呐喊,让我们依稀听见了这样一位旧女性的微弱之声。在女性主义备受关注的当下,引发让我们对一代知识分子背后传统女性命运对加以更多关注与思考。书中披露了鲁迅婚姻与生活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也让读者在另一角度对鲁迅有了更新的认识。书中近60张珍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老照片、作者实地拍摄照片和手绘布局图,给读者更直观的体验和更强的代入感。
内容简介 咖啡馆是一个时间流速很慢的地方,这里比日常生活更慢。 继《我在京都居酒屋》后,“京都新职人”系列第二本。 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七年,从被一包浅煎咖啡豆打动开始,她踏入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咖啡馆。为了深入了解京都的咖啡馆生态,库索专程拜访了当下京都咖啡业ZUI具代表性的16位店主,与他们进行了长谈,用文字展现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对于咖啡,他们是专业的。这不是一件光靠情怀和满腔热情就能实现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ZUI年轻的咖啡馆只有两岁,ZUI年老的咖啡馆已经七十岁。再过些日子,咖啡馆也会成为新的百年老店,缓慢地流淌在古都的街道上,而这些营造缓慢时光的店主,我们称他们为“咖啡职人”。
本书为叶嘉莹第一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全书共九章,前六章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家世、青少年、大学、台湾时期、北美时期、回国)追述叶氏一生经历,第七章是对其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第八章记述前几章中未能提及的师友交游;最后“结束的话”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对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内容简介 书号:9787218153315 书名: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2023) 定价:7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这是作者薛林荣的第五部鲁迅微观研究专著。 本书以书店为切入点研究鲁迅。上卷以时间为轴,研究了与鲁迅关系密切的28家书店,侧重于鲁迅与书店之间的互动。下卷以话题为线索,研究了鲁迅购书、抄书、订书、藏书的一些史实。所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书编者刘运峰在认真研读孙犁著作的基础上,根据孙犁同时代人以及友人的书信、日记、回忆文章,充分吸纳研究界的近期新成果,将其生平行迹以生卒年为始末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涵括了孙犁约九十年完整一生,为迄今时间跨度优选的孙犁年表版本。本书全面反映孙犁生平与创作,对业已出版的孙犁个人著述、研究其人及其作品的相关著作中误记之处进行了考辨和订正,对日后的孙犁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嵇康琴、阮籍啸 绝交书、劝进文。 在魏晋易代的动荡时期,一个以命相抗,身首异处,却至死泰然; 另一个屈做贰臣,得全首领,却郁郁而终。在“嵇阮”的跌宕人生中, 感怀魏晋风骨背后,名士的痛苦与挣扎。
五十多年前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 胡风反革命集团” 运动曾席卷了全国大地,胡风本人身陷囹圄长达四分 之一世纪, 直至一九八〇年,这一冤案首次获平反。那么,胡风 是谁?他是怎么样一个 人?为什么会遭此厄运?《胡风传》由胡风之女张晓 风倾情撰写, 相信读者能从中了解刭一个真实的胡风。
与奥兹先生喝咖啡,进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让“扮演”作家的彼得·汉德克卸下伪装,寻找托卡尔丘克“小我”里的精神神话。一场场锐利的对话,在柏琳的手上开刃,涵盖五大洲,二十三个国家,在地域与人物的交织下,柏琳用语言形成一个主题的闭环:从欧洲精神、宗教信仰在新时代的嬗变,到新一代旅行文学、全球化的争议、巴以冲突,等等。它们各自成因又彼此相关。为认识当下世界的“所以然”提供了一次“窥探”的契机。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 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辅以延伸说明的三篇附录、简洁清晰的生平线索、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和精彩纷呈的译后手记,并配有大量照片、画作和手稿插图。 正如作者伊夫·博纳富瓦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 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
青岛是沈从文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个驿站。1931年8月,沈从文来到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执教两个学年。1957年、1961年、1962年,沈从文三次来青岛创作和休养。在青岛,沈从文不仅收获了爱情,也实现了文学创作上的丰收,写出了《从文自传》等重要作品,游览崂山时获得了创作《边城》的灵感。 《坐看水云》还原了沈从文在青岛的时光,并以之为线索,赏析他的经典作品,考证三十年代沈从文的交游史,揭示五十年代转型之谜,将之连缀成一部独特的沈从文别传,呈现一位作家与一座城市的交互关系,织就一部幽微的沈从文心灵史。 文史学者刘宜庆通过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民国老报刊等一手资料,以温润的笔触走进沈从文在青岛的人生经历,探幽沈从文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奉献这本兼具文学之趣味和史料之丰赡的沈从文传记,以青岛为窗口,遥望沈从文波
聂鲁达,举世闻名的伟大诗人。他踏遍世界,足迹密布亚洲、欧洲、美洲。他是历尽沧桑却始终拥有童心的孩子。 以一段段诗意而饱含人生体验与智慧的文字,缀连起宽广似海的一生,放射着有趣灵魂的恒久光芒,映照出整个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是诗人的生活。 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争斗。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 我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许多玩具,没有这些玩具我就没法活。不玩的孩子不是孩子;不玩的大人则永远失去了活在他心中的孩子,而那却是他十分需要的。我也像造玩具那样建造我的房子,并且在这所房子里从早玩到晚。 我要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就只是人,除此没有其他头衔。人们不会为一条戒律、一句话、一个标签而苦恼。 我见过不同的海洋,遇见过无数的人。我改
《纵横山水间》是一部人物传记。本书以长篇报告文学纪实的手法,细腻、生动、深刻地记述了主人公郭名修出生在偏僻山村,当过放牛郎、挑过“货郎担”、当过“煤矿临时工”、办过乡镇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在山水间,历经艰辛,化蛹成蝶,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了一位声名鹊起的企业家,活出了中国农民的精彩,干出了中国农民的尊严,拼出了中国农民的自豪。本书小而言之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奋斗史,大而言之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生存史和奋斗史,像一滴水折射出了一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