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人人都说是颂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自己,人耳! 如果说《回忆录》是画龙之作,《快意恩仇录》则是点睛之书。
叶嘉莹一本口述传记,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学术研究、人生经历和师友交游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作者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更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
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的苏东坡是一位个性鲜明独特而又难于言说的人物,给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丰富复杂而世所罕见的文化遗产。在众多轶事和传说背后,真实的苏东坡到底是怎样的?著名的宋代文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以毕生研究苏东坡的丰厚学识和独到心得,面向大众,从综论十题、苏海拾贝、东坡诗词讲解、苏文简释四个部分全景解读苏东坡其人、其文、其思想,配以百余幅展示苏东坡思想文化世界的历史画作,才思和艺术并有,学术和可读兼具。
《巴金:浮沉一百年》是著名学者林贤治所写的一部巴金传记。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百年漫长的人生中,巴金跨越了两个世纪,见证了两个时代的动荡与变迁。他自称是“‘五四’的儿子”,是一个“矛盾”的人,“言行不一致”的人。在他身上发生过的一系列悖论:从理想主义者到经验主义者;从社会批判家、政论家到小说家;从无政府主义者到领导者;从“家”的叛逆者到“家”的守护人。巴金不断地追求着、变化着、适应着,又反抗着。他本人把这种生存状态称为“挣扎”。作者笔墨着重在巴金的作品及其评述、巴金整个一生的思想变化、其所处历史背景。本书以巴金为经,以他的几位朋友为纬,贯穿多个历史事件,大起大落,动人心魄。全书视野宏阔,史料翔实,历史背景、文学交互渗透,一百年逶迤道来,夹叙夹议。
《范仲淹》是一本以范仲淹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一生。人物、事件基于历史事实,细节想象合情合理。作者笔力晓畅,善于从宏大背景引入,层层渲染,筋骨分明。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刻画了有血有肉的范仲淹形象。从寒门孤贫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政坛巨星,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大批士大夫的精神楷模,范仲 淹的成长经历给每个人以启示,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作为黄庭坚、朱熹口中的“第一”人物,在国家的重担下、历史的节点上,他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改变世道人心?本书将为读者揭晓答案。
本书是描写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文学传记。它将李白置身于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及大唐由极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中,来解读这位天才诗人的独立特行的伟岸人格,展示其大气如虹、绚丽似霞、狂逸如仙的诗仙风采。描写了他一生失意与得意的大喜大悲的酸甜苦辣的感情生活及其创作诗歌进的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感人肺腑的天才诗人形象。
当代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1923年生,她的诗“通过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断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1996年,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经作者授权,由波兰文学专学林洪亮翻译,介绍了作者九本诗集两百余首诗作中的绝大部分,全面地反映了女诗人的创作成果。此外,还收入了她的短小精悍的书评四十篇。 书前有“译本前言”,书后附有“颁奖词”、“受奖答词”和有关资料。
《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收录了卡特琳娜加缪珍藏的家庭照片、报纸影像、手稿等资料,记录了加缪如何从阿尔及利亚的贫穷少年,一步一步走上诺贝尔奖台,并最终以荒诞的方式告别人世的传奇一生。展现了阿尔贝加缪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记者,乃至丈夫和父亲的不同侧面,丰满地呈现了一个用孤独来坚持自己内心力量的人物。
《经典童话立体书:了不起的安徒生》是一部趣味少儿读物,主要内容是安徒生的六个经典童话——《丑小鸭》《小锡兵》《卖火柴的小女孩》《豌豆公主》《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经典童话立体书:了不起的安徒生》采用了汉英双语的形式,并且通过模切工艺展现出立体世界,将纸面的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场景和人物进行立体的展示,配合以朗诵音频,可谓是对安徒生故事的再创造。
本书以谱为核心,以年月顺序的方式,通过详尽介绍、谨严考辨与谱主生平、思想、著述、翻译以及政治活动等有关的史事、资料,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和翻译创作历程。该年谱由三部分组成,一为编写说明、林纾家族世系简表以及林纾家族三代家谱;二为生平的记录,为全书的主体部分;三为参考文献和附录。该年谱长编规模较大、时空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考辨精良,可说是目前国内完备的林纾年谱。
本书是《马叙伦全集》中的两种,是马叙伦的自述《我在六十岁以前》和卢礼阳所编《马叙伦年谱》的合订本。《我在六十岁以前》用 人称和平实的语言记述了马叙伦眼中的晚清、民国时期的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三一八惨案等等,也如实反映了作为近现代 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的马叙伦的思想发展轨迹。《马叙伦年谱》在广泛搜集第**资料的基础上,逐年记录马叙伦的事迹、交游、学术。并随文附系重要原始材料,全面翔实反映出马叙伦的一生。
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 晚年的李清照曾再嫁张汝舟,结果发现此人品性卑劣。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毅然决然与张汝舟离婚。为此甚至不惜状告张汝舟,自己也饱受牢狱之苦。在封建礼教氛围日益深厚的南宋,再嫁与再嫁后的迅速离婚,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对李清照这个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女性来说尤其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李清照爱憎之分明、立场之坚定、个性之独立。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成为清朝著名大臣。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之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目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1881年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早年求学柏林和维也纳,初时作为诗人和翻译家,继而作为传记作家而为人所知。茨威格交游广泛,两次大战期间生活在萨尔茨堡,享有文学盛名。1934年纳粹崛起后流亡英国,之后曾在美国短时滞留,最终定居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尽。《图书馆经典文库: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写于1939—1940年间,于1944年出版。 《图书馆经典文库: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是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版为底本,在原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校订和修改工作,并对书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补充了大量注释。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 多内容,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叶先生在不同时期执教过的四所大学——哈佛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南开大学,各部分由“自述”与“众说”(朋友、学生、同事、邻居、医生等)两大板块组成。多元不同的视角, 呈现叶先生在人格、学养、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大师风采。 四部分皆以叶先生的一句诗为题目。所选诗句或潜藏着她的自我认知,或代表了她的人生态度,或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或者就是她一生追求的缩影。 叶嘉莹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 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一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宋词可以说是其中一个异彩纷呈的百花园。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 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回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 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三十二位唐宋文人,介绍其生平、作品、轶事。本书内容详尽,文字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0世纪70年代,在哈佛求学的金介甫先生接触到了沈从文先生作品,他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专程来中国多次拜访沈从文。完成论文之后,他写成了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一书,金介甫由此成为在西方世界介绍、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学者之一。 金介甫写作此书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一些来自西方的独特资料,完整呈现了沈从文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传递出作者清晰的历史观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识:在对沈从文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又能放诸世界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大环境里,彰显出沈从文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英文版传到中国以后,经过萧乾、荒芜先生等人引荐,资历翻译家符家钦先生翻译了此书。其译文精准、流畅,又得沈从文先生笔墨趣味:所引材料详实,尽显原著面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中译本曾以《沈从文传》为
20世纪70年代,在哈佛求学的金介甫先生接触到了沈从文先生作品,他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专程来中国多次拜访沈从文。完成论文之后,他写成了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一书,金介甫由此成为在西方世界介绍、研究沈从文的重要学者之一。 金介甫写作此书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一些来自西方的独特资料,完整呈现了沈从文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氛围,传递出作者清晰的历史观念和厚重的生命意识:在对沈从文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时,又能放诸世界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大环境里,彰显出沈从文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英文版传到中国以后,经过萧乾、荒芜先生等人引荐,资历翻译家符家钦先生翻译了此书。其译文精准、流畅,又得沈从文先生笔墨趣味:所引材料详实,尽显原著面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书中译本曾以《沈从文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