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是科学的标志、天才的代名词。被 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 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Time)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的《爱因斯坦传(天才的一生)(精)》是《时代》周刊总编、 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写出的 传记,它立足于翔实的史实、丰富的照片和新近披露的关于爱因斯坦的原始档案和私人信件,勾勒出爱因斯坦传奇的一生——他的个人生活,他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他所拥护的道义、政治和自由精神……深刻解读了这位影响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传奇人物。
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后又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生命的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面临着死亡威胁。虽行走在死亡的边界,却成了传奇的“宇宙”。21岁,是霍金人生的分水岭。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他始终保持着活跃的
本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组织撰写,奚启新著,为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倾力编著,是目前钱老唯一官方传记。 钱学森是中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本书50多万字,并附有200多张照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立意高远,史料丰富,内容翔实,文字生动,感情真挚,是一部全面反映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成长历程、感人事迹和杰出贡献的精品力作。本书通过大量手资料,以生动的笔触,真实感人地记录了钱学森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的非凡人生,充分展示了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并将钱老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与100年来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记述了钱老跌宕起伏的百年人
天赋异禀的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被西方科学界誉为专享堪比达·芬奇的伟大科学家,他发明的交流电和无线电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世人称他为预言家、UFO科学研究的鼻祖,甚至“穿越者”“外星人”。他一
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为近代十大数学家之一,以集合论、遍历论、数论等成名。他参与提出的蒙特卡罗法影响重大,至今已遍及计算机等众多领域;他提出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对氢弹的成功制造发挥了关键作用。乌拉姆兴趣广泛,为人低调,善于合作,是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楷模。 本书中,乌拉姆记述了自己与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冯·诺伊曼,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费米等人的交往及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回顾了自1944年起在洛斯阿拉莫斯加入“曼哈顿工程”,参与 、氢弹、核能推动航天飞机研发工作的独特经历。乌拉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对战争、科学、人道的明确态度与深沉思索在当今仍富有启发意义。
本书讲述了丘成桐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困顿清苦的童年,艰苦卓 的异国求学路,初入数学界的一鸣惊人,名声大噪后的风起云涌,对中国基础科学建设的拳拳之心……攀登科学高峰,拨开浮华迷雾,丘成桐直面盛誉、无惧挑战,讲述触动人心的传奇人生。 书中特别收录丘成桐原创诗词赋文,学贯中西、融通文理,尽显大家风范。他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通过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 ,正努力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一起,并终将重塑世界科技的秩序。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董事会里的爱迪生》一书为那些打算从他们的智力资产中获取价值的公司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阅读本书后,试图成为董事会里的爱迪生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可以做三件事:首先,可以确定他们目前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其次,可以确定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从其他公司的经验中学会他们所需要的方法和过程,并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以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水平。这些,也许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中国芯:战略型科学家江上舟博士传》的主人公江上舟同志,是一位经历曲折又硕果累累的时代先驱人物。近30年来,他在我国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方面的实干事迹,生动、鲜活、广阔地反映着我们时代的风貌与精神。 江上舟同志是一位中央苏区老红军的后代,生于战火纷飞的建国前夕,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文革”前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0年分配到云南省电信局一个通信工厂工作,后调四机部所属的北京电声电视技术研究所。从某种意义上说,江上舟这一代人,是我们人民共和国的代儿女。 江上舟的特殊感人之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正如《中国芯:战略型科学家江上舟博士传》所记述的,他这30多年特殊人生经历,可用“闯海外、闯海南、闯上海”这样三次“闯海”来形象反映。
本书为2022年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之一。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任新民在调入国防部五院正式从事导弹研究之前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任新民从仿制“1059”导弹开始到“东风”系列导弹、“长征”系列火箭、试验和通讯卫星,再到载人航天论证的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