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选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家人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以自己的感悟与爱,兼顾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就修身、读书、职业、理财、爱情、择友、家庭等方面进行交流,既有生命的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感,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而且对当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书信上的叮咛与指导,在现实生活中,梁启超还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积极生活适应时代的取舍,他与妻子相濡以沫经营家庭的智慧,都为子女做出了表率,于今而言,仍不乏现实意义。
阳明心学是高尚醇美之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创新,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把阳明文化渊源、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传习录》及阳明先生的其他著作融合在一起,就是想让对阳明心学思想感兴趣的朋友能系统地了解阳明先生,能够真切地体味到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深意。
首套以近代国学大师为撰述对象的大型学术丛书,引“国学热”风气之先。全面评价和把握国学大师的学术成就及其传承脉络,助读者认清中华学术的发展道路,了悟世界文化的大趋势。
《梁漱溟》是在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先生年谱》的基础上增订修善完成的,是一部向读者展现现代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生平的著作。梁漱溟先生毕生治学,性悟古今,学贯中西,道德文章堪称一代宗师。书中通过大量引用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以及作者与其谈话的内容,将梁漱溟先生的一生展现出来。从治学之历程到乡村之实践,从情感之所依到思想之嬗变,从怀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理想为抗日斗争、民主和平积极奔走于重庆、延安,到为新中国建设直言不讳,殚精竭虑,梁漱溟先生的一生数度沉浮、浓墨重彩。故“年谱”两字实不能涵盖《梁漱溟》所包蕴的内容,编辑遂迳将书名定为《梁漱溟》,以这位现代圣人之名来承载书中丰富的内涵。《梁漱溟》由梁漱溟先生提出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又两度亲自审改,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书稿写到哪一年了
周作人曾说:“我们读明清有些名士派的文章,觉得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很有现代气息了。”明朝的士大夫们以各自的体验和思考留下了这些旖旎的篇章,为新文学革命的诸大家开启了创作的典范,也使今天的我们能借着这些文字,重新回到那个“人性复苏”的时代,并以今人的眼光去挖掘潜藏在丰富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背后的,那些追求人性自由的灵动与激昂。
《狂人刘文典: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为国内第一本关于刘文典的传记。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格,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有感于,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刘文典曾为学人气节而坚守,也曾因时代弄人而无奈妥协,在他坚守与妥协的背后,正潜藏着对于整个社会命运的痉思考与深切悲鸣。 作为五四时期追逐的永远是独立与尊严。
范缜是南朝时期的无神论思想家、哲学家。他对形神关系的论述,突破了旧有的理论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无神论史乃至世界无神论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范缜评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范缜的家世、生平、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无神论思想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分析了他在中国无神论史上的贡献与局限。《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范缜评传》既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在《神灭论》发表的时代、范缜与道家的关系、古代中医学对范缜神灭论的影响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探索。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石所推行的“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李觏评传》分析了李觏生活的社会时代,介绍了他的生平著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全面评价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思想,阐发了这些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因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部拓荒补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