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评传》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作为“行动的儒者”,梁漱溟不仅是卓而不群的思想家,而且也是勇敢的社会探险者。《梁漱溟评传》亦从学术的角度,指证了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理论意义和留给后人的无穷思索
首套以近代国学大师为撰述对象的大型学术丛书,引“国学热”风气之先。全面评价和把握国学大师的学术成就及其传承脉络,助读者认清中华学术的发展道路,了悟世界文化的大趋势。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 作品。 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修养。 刘祺庸用直白的语言、熟悉的典故介绍了《易经》这样的国学经典,既能增长国学知识,也能引导读者走出精神危机。\"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本书从一个普通儿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师的家庭生活,表现了他纷乱复杂的家庭情结——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他与城市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农村的那个家,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在作者的笔下,季羡林骨子里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与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于心底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一条委曲求全、与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
《狂人刘文典: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为国内第一本关于刘文典的传记。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格,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有感于,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刘文典曾为学人气节而坚守,也曾因时代弄人而无奈妥协,在他坚守与妥协的背后,正潜藏着对于整个社会命运的痉思考与深切悲鸣。 作为五四时期追逐的永远是独立与尊严。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一生读书逾万卷,尤其喜好阅读史书、古典文学和人物传记,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本书以毛泽东评述中国诸子百家为内容,以使人们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诸子百家的诸多看法,毛泽东以他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所涵盖内容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对中国诸子百家进行具体评述,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他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评价,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更有一些令常人难以获知的精辟论述。值得关注的是,毛泽东读书善于运用,他以史为鉴,借古喻今,古为今用,他的评述多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给人以极大的教育和启发。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载堉评传》以晚明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为背景,考察了朱载堉一生的科学思想活动。在系统研究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内容及其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客观评价了朱载培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评价了他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若干美学思想的特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
《梁启超评传》以梁启超一生中的学术活动为中心线索,比较全面的揭示了他的学术发展道路,以及家学渊源、师友关系、学术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巨大贡献与局限等,充分肯定了他作为近代学术的创始人及奠基者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在近代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众多领域中的成就,揭开了深入研究梁启超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一生读书逾万卷,尤其喜好阅读史书、古典文学和人物传记,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本书以毛泽东评述中国诸子百家为内容,以使人们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诸子百家的诸多看法,毛泽东以他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所涵盖内容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对中国诸子百家进行具体评述,或褒或贬,不一而足。他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评价,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更有一些令常人难以获知的精辟论述。值得关注的是,毛泽东读书善于运用,他以史为鉴,借古喻今,古为今用,他的评述多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给人以极大的教育和启发。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朱载堉评传》以晚明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为背景,考察了朱载堉一生的科学思想活动。在系统研究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内容及其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客观评价了朱载培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评价了他所具有的人生哲学和若干美学思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