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教育
《东周列国志》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描写了从宣王中兴到秦灭六国这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全书一百零八回,前八十三回是以五霸迭兴为中心,后二十五回则以战国七雄的为中心,涉及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管仲相齐、重耳出亡、吴越争霸等,为了追求小说的情节性,书中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二桃杀三士、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等,这些都演化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故事。 记录春秋战国时历史的经史典籍一般都文字晦涩,不具备学养的人很难读懂。而《东周列国志》的出现,为普通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便利条件。本书语言生动,遣词造句平易,是了解春秋战国史的通俗读本。
“红楼梦断”,用高阳的话说,写的是“曹雪芹的故事”,是一部写尽曹、李两家由朱门绣户、锦衣玉食到家道中落乃至籍没归京的荣辱兴衰过程的历史小说。 《茂陵秋》是第二部。李煦家族的败落已不可逆转,终致繁华成梦、家破人散。本书与《秣陵春》一春一秋,写尽李家各个人物的私衷款曲,道尽了世态的炎凉。
本书以历史为依据,从人物的本来性格和经历出发,艺术地再现了一代宗师艰苦卓绝的求法历程,用平实的笔法,再现了这位的思想家、旅行家、哲学家不平凡的一生。 随玄奘的行踪,读者可以看到从唐到西域再到印度的一幅长长的画卷。一百多个国家的风物民情,无数个鲜活的人物,佛学文化的甘泉对人心的浸润,都被玄奘这五万里的行程串联起来,成为一挂凝重而美丽的佛珠,我们现在就把这挂佛珠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长篇历史小说《鸦片战争》是一部基于中英史料再现艰难时世背后的斑斓世相与政治生态的浩瀚大作。这部扬溢着阳刚之气的历史小说,用泼墨重彩的笔法,勾画出一幅鸦片战争的全景图:大清禁烟,英军远征,突袭舟山,关闸之战,广州之战,厦门之战,浙江之战,长江之战,《南京条约》等,一环扣一环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书中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中英两国的帝王将相,军官士兵,宏商巨贾,流民海盗等,全都粉墨登场。不仅真实再现战争的残酷悲壮,还讲述了鸦片战争背后道光与疆臣的博弈,官场的隐晦,商人的纠结,民众的困惑,和中英两国为这场战争引发的内部冲突,在王晓秦生动的描写中,鸦片战争的真实与谎言渐渐浮出水面。 《鸦片战争》所采用的史实和相关数字基于史料。王晓秦在写作期间踏勘了鸦片战争的所有战争遗址,通读了清史料、英政
明成祖永乐十二年,永乐帝朱棣因朝泰山而离开南京,怀王朱珺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妄图夺取王位,经留守京中的兵马大元帅田再镖、勇安王常茂等众将的浴血奋战,才平息了叛乱,使京城恢复了太平。怀王失败后带众叛将转入琅琊山,妄图东山再起。常茂受命率大军前去征讨,但几遇顽抗,困难重重。面对国难,众武林高手、保国义士纷纷出手相助,这才同心协力攻克了琅琊山,扫平了降龙庄,将怀王等反贼拿获,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