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以来,地方自治、选举、议会及由此形成的代议政治,这些近现代西方宪政的精华成为国人挽救危机、振衰起弊,进而强国利民的“屠龙之术”。然而,清末民初的自治推行和代议政治的尝试,却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景象,越来越沦为摆设,只是在经过中国本土因素的改造后,开始和后者糅合起来共同塑造当时中国的政治面向。 直隶地方议会的研究尚属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种“拓荒”工作能为今人和后人提供诸多相关历史知识;不惟如此,著者希冀透过这一北中国地方议会的“标本”,来略加检视近代国人尝试代表政治的一种基本形态——代议政治的得失。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先是纵向梳理直隶地方议会的演变情况;继之对直隶地方议会运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加以分析;其后则将直隶代议政治的实态分为三个横剖面进行专题研究,
震惊中外的天津攻坚作战的胜利,使天津这座中国北方重要工商业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天津的解放,作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夺取大城市的成功典范,被赋予了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毛泽东同志总结为解决残余国民党军队三种方式之一的“天津方式”。本书全面地记载了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正确决策部署下,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为夺取天津,加快北平和平解放进程,在作战指挥、战术运用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战绩;以及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业绩。充分体现出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和做出的重地贡献。反映了天津解放在国民党最高决策和军事集团中产生的强大震慑力。深刻总结了天津解放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长征途中党内各种政治主张的角力,不仅伴随着长征的全过程,而且也主导了长征的全过程。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手法对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书中浓墨重笔地记述了一批杰出领袖人物的成长、崛起和个别党内领导人物升腾与坠落的历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耐人品味。 从事长征历史研究的专家魏德松研究员在审读此书的评语中写道:“作者在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斗争内幕,澄清了某些歪曲史实的传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反映红军长征时期政治斗争历史的一部较系统全面的新作。”
30年弹指一挥间。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这30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还包括人的思想解放和全面发展。今天,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走出了单调划 一、保守封闭,走向了丰富多元、包容开放,体现了百舸争流、勇立潮头的时代风貌,展示了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喜人景象。其中,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7年来发生的巨变,就是有力的佐证。 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经济特区并题写“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光辉题词的鼓舞指引下,一茬茬特区建设者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行先试,大胆开拓,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推进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今天的厦门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海峡西岸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中发挥了示范榜样和先行
对女性主义者来说,媒介是一种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工具。该书专门探讨和总结了我国妇女传播行动的经验和教训。部分汇集了媒介监测项目的重要成果,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就中国媒介社会性别表达的现状、变化和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旨在记录妇女为改变媒介议程发起传播行动的历史,集中讨论媒介干预的具体行动及其策略,并讨论了不同媒介的作用,包括大中媒介、新媒介和草根妇女小组或底层妇女使用的歌舞、地方戏剧等传统媒介以及民间妇女组织的替代性媒介等。
本书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配套的辅导用书,源于教材,升华教材。该书紧扣教材重点,梳理知识体系,选择典型试题,难度适宜,使学生能明了相关教材知识网络,又能得到实践题型的检验。新题型,新课改,新趋势,新成果。题目设计符合考试基本理论要求,题量、题型、选项等与学业水平测试完全一致。本书就是专门针对新教材同步教学,同时也是为老师量身打造的一整套高效教学方案,满足老师教学中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需求,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本书诠释了社会主义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理念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形成过程;更深层次解读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