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采用双栏式习题化设计。将学科知识设计成习题,便于在练习中实现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证明,这是进行基础训练的最好方式
《环境政治学译丛·全球环境政治:权力、观点和实践》从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切入,从环境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出发,系统阐述了分析当前全球环境政治现象的不同视角、基础框架和常规方法。但就作者个人而言,他无意提供一种解决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案;相反,他试图引起我们对当前各类看似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质疑,鼓励我们吸收更多的知识。在作者看来,国际制度、市场、科学甚至绿色消费主义,对认知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同样不可或缺,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在“使民主和政治恢复活力的社会活动上采取集体行动”,并尽量发掘政治行动的新形式。否则,我们既不能拯救任何物种、地球,也不能拯救我们自己。
“9·11事件”震憾世界,引起各国政治家深入思考世界秩序今后的发展趋势。俄罗斯政治家、外交家普里马科夫的专著《9·11后的世界》于2002年11月首版发行,受到广泛关注。之后,世界又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普里马科夫本人也有直接参与。如在美对伊动武前夕,他作为普京总统特使出访伊拉克,劝说萨达姆采取灵活态度。伊拉克战争发生后,他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对全书作了百余处增补和修订,于2003年4月再版发行,更名为《9·11和入侵伊拉克后的世界》。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志,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落实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规定为重要环节,从廉洁自律、案件查处、效能监察、厂务公开、监督检查、源头治理、自身建设和调查研究等八个方面,总结和探索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力振孔孟学脉,以见内圣外王教之规模,且承之而进一步,以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事功与科学之问题。” 本书作为“新外王三书”之一,牟宗三先生深味时代剧变之痛感,综合参照东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秉性以及发展轨迹,讨论了儒家有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以及法家的物化的治道,对中国现代化以及科学民主等亦予以持思,多处从思想深处默合其后知识界关注的诸多急切问题。
如果说,全球化使得世界更加复杂,那么,作者们也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使读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立即更为清晰,就像在一个信息流动中形成的图像定格。当然,世界变迁的速度也将使我们不停地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理解。本书设计成一种工具箱形式:采用对开双面结构,内容简洁、不仅是本图册,更是个真正的工具箱:由一位制图专家、一位地理学家和两位政治学学者集体构思,是巴黎政治学院15年专题教学的结晶,可谓“全球化百科全书”。由巴黎政治学院制图中心所制作的地图和图表无疑构成了本专业领域的性参考资料。
农官,顾名思义,是管理农事的官员。古代农业行政范围很广,涉及劝农、屯田、营田、仓储、田赋、农田、农户、水利、赈济等不同事务。凡职掌这些事务的官员,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称为农官或农政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古代政府对于农业的组织管理大都相当重视。设官置职管理农桑,并以其成绩优劣来考核政绩,是中国古代国家鼓励和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农官制度始终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对上个世纪90年代农民进城之原生态的生动再现,是比较系统的,长时期的关注农民进城这一社会变革的视觉记录。关注农民,关注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历程,关注进城的农民给城市的冲击,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存状态的变化。数以千万计的人,为生存,为出路,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年复一年。视觉记录相对于文字的抽象化描述,因其独特的价值而更彰显珍贵。摄影师在20世纪90年代,用整整十年时间,记录这动着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宿愿,他们的诉求,他们的处境,尽在本书一幅幅影像中。
本书以清代死刑监候制度为研究对象,不仅从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梳理了死刑监候的历史渊源,更从立法、司法两个角度对该项制度的形成、运作、沿革做了全方位的考察,这在学界尚属首次。本书以死刑监候案件的整个司法过程为主线,利用大量史料,创造性地提出了死刑监候案件审理分为“定案拟罪”和“秋朝审”两个司法阶段的观点。进而,作者还发现了清代秋审和朝审的一个重要司法功能,即在程度上成文法典,通过司法的手段纠正立法的偏失,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的高度统一,从而实现公平与正义的结果。不仅如此,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的概念、沿革、程序、结果,对于秋审文类的梳理、分析,对于皇帝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死缓制度与死刑监候之差别等问题,不囿于前人之成说,思路开阔,探赜索隐,多有创新之见。
如果说,全球化使得世界更加复杂,那么,作者们也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使读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立即更为清晰,就像在一个信息流动中形成的图像定格。当然,世界变迁的速度也将使我们不停地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不断地深化自己的理解。本书设计成一种工具箱形式:采用对开双面结构,内容简洁、不仅是本图册,更是个真正的工具箱:由一位制图专家、一位地理学家和两位政治学学者集体构思,是巴黎政治学院15年专题教学的结晶,可谓“全球化百科全书”。由巴黎政治学院制图中心所制作的地图和图表无疑构成了本专业领域的性参考资料。
本书描述了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史实,而且阐述了人们如何摆脱了一整套生活方式的历史:拜托了封建依附制的社会,摆脱了政治庇护制,以及拜托了把人分成贵族与“群氓”的世界观。他展示了这个国家的们的理论如何变成了现实,也展示了这些现实有时有如何使他们自己感到困惑不解和大失所望的史实。此书构思宏大,论证缜密,凝聚作者三十年学术研究的精粹,称得上是研究1776年美国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一部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