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至关重要,关系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本书将高中的科目专长、个人兴趣爱好、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等高考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与学校和专业密切关联,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填报志愿。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就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热点问题以及高考考生、家长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第二部分根据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对十二个大类和军事类,800多个专业进行了分类介绍,有专业大类的分析与解读、院校推荐,还重点对其中337个本科专业进行了详细解读。第三部分为本科院校推荐,对双一流重点高校、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等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为职业教育专业大类分析比较与职业技术学院推荐,对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土木建筑类、生物与化工类、
本书在高考化学近十余年真题的基础上,甄选出极具代表性的1500余题,按照章节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详细分类和整编。高考真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有重点、有计划地高效利用真题进行针对性的综合训练,对考试而言非常关键。本书正是基于此,在选题中慎之又慎,奉行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力求考点与题型的覆盖更加全面、章节与题型的分类更加精细。本书中所有真题的难度均已标出,并由浅入深排列。 希望本书可以帮助大家巩固好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发现并补强自己的薄弱点。需要冲击高考化学高分的考生,可配合使用《新高考化学真题全刷:决胜800题》,那里是布满高难度題、高技巧题的修炼场。
本书共分为27个章节,包含注重回顾课本内容的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基础、物质运输、酶与ATP等章节,和注重思维提升的其他生物学技术及应用、基础实验类问题和基础综合类问题等章节,每个章节分为知识精讲、真题精练两大模块,其中知识精讲对于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了适度的知识讲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复习;真题精练则筛选1000余道高考真题进行有效训练。由于本书读者多为高考生,在编著同时精校解析,大量重构解析内容,有效解决学生 解析读不懂 的困境,力求用清晰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理顺学生思路。
高考志愿至关重要,关系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本书是《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中国高校专业解读(2025 年)》一书的姊妹篇。全书特色鲜明,内容涵盖近600 所高校的基本信息,如是否 双一流 211 985 ,历史沿革、校区分布等;特别是本书给出了参与2017 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高校的学科评估结果,有详细的等级划分,有利于高考考生弄清楚目标高校学科和专业的优势和劣势,精准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并将近600 所高校官方网站公布的近三年(2022~2024 年)在其招生省份的普通理工类、文史类录取分数线整理成表格,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可靠,极具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特别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扫一扫即可查询近600 所高校的详细信息、2019年至今6 年录取分数线、2022~2024 年的一分一段表,还可根据预估分数选学校,对填报院校进行预测和查询。 本书可供广
本书由具有丰富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辅导经验的重点中学名师 共同编写而成,有以下三大显著特色: 体例编排新颖:各类化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为核心来编写,在每 一讲中凸显主干问题、主要方法的完整性,让学生快速提升解题 能力。 方法闹述全面:书书中既系统介绍了高中化学的一般思想与方法 (在专题一中介绍),也针对各类化学问题做了深入的思想与方法 介绍。 思维模型及规律总结透彻:书中每一类化学问题的思维模型及方 法规律的提炼都是名师编委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读者在阅读 中一定能感受到很多不一样的新方法和新角度,开阔视野。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潜心思考及高考辅导经验,从1978~2024年合计47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中遴选出经典的基础题,这些真题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系统性。同时,根据考点科学划分章节,按照难度由浅入深排列。《青铜篇》力求用真题取代模拟题让考生实战练习,让考生吃透考纲的每个基础知识,既能让基础75分以下的考生摸清门道,又能让目标130分以上的考生挑战自我。不管是什么基础,都能跟本书一起,与基础真题背水一战。
清北强基数学考什么 从2003年中国*开始推行自主招生,2020年开始推行 强基计划 ,到现在已经18个年头了,其中 强基计划 (自主招生)选拔离不开笔试,尤其是数学学科的笔试,从自主招生到 强基计划 ,数学笔试题的考试形式、题型、题量、难度以及范围几乎没有变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它们用以甄选优秀学生的数学笔试题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考查更加全面. 在高考覆盖的知识范围基础上,对三角与复数,简单的数学和组合数学问题,以及直接的代数变形都有较多试题涉及.这对平时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的学生十分不利.事实上,掌握这些知识对于高考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积累一些代数变形的经验和技巧可以在平时的演算中减少大量的计算量. 第二,考查更加深入. 很多题目需要学生进行更为本质的思考,而非流于形式的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