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闪耀着智慧光华的珍品——一组出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浙江大学外文系教授的传世之作,内容涉及中西文化、文学评论、文学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研究、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法法学和词典学。这些论文极上下古今、中西之功,且洋溢着一股人格力量。作者们无论在做什么专题研究,始终的思考是与非、真与伪、善与恶、正与误、进与退、益与害的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他们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信念。
《新编英语教程(第3版)1练习册》基于广泛市场调研和试用反馈,汲取全国百余所高校师生的建议和意见,旨在发扬教材优良传统,致力于满足新时期英语专业教学需要!继续保持“题材—结构—功能—任务”的编写特色,大幅更新语料,适当精简内容,合理调整各册难度。强调夯实语言基本功,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在简要介绍每一种方法流派及其相关理论的同时,通过案例解析和对话交流等手段,引导教师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与每一种外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相关的问题。每章着重介绍一种方法或流派,其编写结构基本上作如下安排:方法概述;典型课堂;案例解析;理论链接;对话交流。
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起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中国女作家作品英译(1979-2010)研究》主体部分试图全面关照中国女作家作品英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其中di一、二、三章侧重探讨译作的传播,具体考察传播成果、传播路径以及中国社会和女性形象的塑造问题;第四章侧重探讨译本的呈现,聚焦译品本身具体考察采用的翻译策略;第五章侧重探讨译介的源头,具体考察为中国女作家作品英译作出突出贡献的女性译者。
本书共分十章。前两章属于基础理论部分。章讨论了叙事探究中的诸多概念与特点,同时详述了叙事探究的一般方法论和研究过程;第二章讨论了叙事探究的研究现状,包括兴起背景、理论基础、研究价值与不足等。第三章到第十章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其中,第三章呈现了研究者自己的科研起步以及叙事探究之前的迷茫与困惑;第四章详细交代了研究前的准备、研究的问题以及与研究对象的认识和接触;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关于优秀学者S的叙事及三维探究方面的;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关于优秀学者H的叙事及三维探究方面的;第九章为叙事后探究,旨在通过对叙事的深层理解,为大多数英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第十章是探究后的深度反思,首先汇报了研究者通过研究过程所取得的进步,接着,借鉴海外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经验,为中国英语教师
本书的写作宗旨是:从英语教师的视角,基于鲜活的语料、真实的经历展示给读者在国外学习英语的酸甜苦辣;同时,从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的视角,借助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等理论,对书中的案例进行专业的解读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海外留学背景下,语言输入、互动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增强读者对英语的敏感度和认识的深度。杨仙菊编著的《留英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语用习得的人种志研究》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结合多种语料收集方法进行质性研究,尤其是通过人种志研究的各种语料收集方法,向读者展示真实的海外留学语言和文化体验。本书通过展示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留学的真实画面,帮助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前进行语言、文化以及学术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准备。
语言是社会组合的工具。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现象的一个基本认识是语言的变异性。本书着重研究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风格、语言与交际、语言与语境的关系;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观察英语特点;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指导英语实践。 本书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亦适用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工作者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钱晓霞编著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拟运用语言学习理论,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语言基础训练中树立全人教育目标,加强人文导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任务和项目为驱动,融入研究型教学,变单向的知识传递为动态的认知建构,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入策略培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探讨教师在后方法时代的专业自主性及课堂决策能力。
目前,各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如何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如何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学院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朱红英编著的《实用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的写作目的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本书的目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学习的终目的是掌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与他人沟通准确性。
本书从词汇教学出发,结合语言学理论展开论证,后又回归到实际教学问题,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对汉英称赞类动词系统就构词方式、语义认知及组合结构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语境特点及词汇习得难点,通过该类动词的教学实验,证明了公式语输入的词汇习得方式的有效性。
本书介绍了作者从小到大与外语“打交道”的各种经历,以不同人生时段的不同身份,呈现了“致外语学习者”“致外语爱好者”“致外语专业者”“致外语参赛者”“致外语准从业者”五个篇章。作者写这本书的具体目的有三。一是为那些在外语学习之路上晕头转向的朋友们提供某些方向上的可能性;二是给喜欢外语的朋友们分享一些个人学习成长方面的粗浅体会;三是以个人的名义,证明不靠出国,光靠自己,照样能学好外语,可以在语言技能的层面取得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并用外语和全世界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