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字典(*修订版 彩色本)》收字18000多个,涵盖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提供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揭示字的演变过程二分析汉字的形体,说明字形跟字义、字音的关系,提示古今字传承和用法的重要变化.阐释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阐明字义的发展脉络。标注词性,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义项的含义和用法.列有书证,以先秦、两汉经典和唐宋名篇为主,内容准确而权威。选配精美图片500多幅,形象、直观地体现字义、词义。
该书是一部通史性质的诗歌选本。选编者以 不薄今人爱古人 的原则,以时间为序,精心遴选先唐、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作者九百余人的绝句佳作3000余首,以方便广大读者广泛浏览、欣赏古今绝句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书所选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很多都是久经传颂的名篇佳作。对于每一首作品,选编者以 题解 简要介绍诗歌的主旨或创作背景,以 注释 解决难以理解的字词或典故以扫清阅读障碍,以 点评 简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或艺术成就,简明扼要,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欣赏。
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 539 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该书稿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的,此次修订主要所做的工作为:合并部分异体字、增加新字头300多个、增加 量词 拟声词 词性标注、增加辨析提示等。收字近58000个。释义简明,能够满足查阅通用字及一般字词典未收的生僻字的需要,适用于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各界读者。简化字与繁体字、正字与异体字等字际关系梳理清楚,并对某些字的形音义方面需要说明的情况予以辨析或提示,对一些义未详字注明出处。正文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索引,查检方便。
《俄语姓名译名手册》共收俄语姓氏、教名46000余条。该手册男女人名兼收,但为了减少篇幅,姓氏只列男用姓,女用姓、父称均不列入。姓与名按俄语字母顺序混合排列。可供从事俄语翻译和外事工作者使用。
该书是一部大型学习型双语词典,共收录单词和短语等18万余条,含近年来出现在各领域中比较稳定的新词新义2万余条,以语文词汇为主,兼收百科词汇。释义精当,由我国多位双语辞书专家参考国内外权威辞书历时多年编纂而成,并经过相关学者仔细审订,确保了释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常用词目例证极其丰富,典型实用,便于读者在具体语境中领悟其用法与含义;有些常用习语也提供了例证,帮助读者理解与掌握其具体用法。具备28大学习功能,语法、语用信息尤为实用;对常见同义词、近义词进行了辨析;绝大多数单词都注明词源、派生关系等,可帮助读者理解与记忆单词。 与旧版相比,第3版依据牛津、朗文等国外权威词典适当补充了近年来出现的比较稳定的新词新义,并参照术语在线等平台适当补充了一些百科词条,词典收词量进一步扩大,更适合读者
1. 语汇:以“语汇”概念统辖,囊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名言,总计25640条。 2. 定位:供中小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写作和教学查考。 3. 特点:语汇选条精当,释义简明实用,实例丰富经典。兼具权威性和学术性,是写作和日常语言运用的好帮手。 4. 内容:标注语类,明确区分不同“语汇”。例句突出语境,体现意义和用法。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是影响很大的语文工具书,但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日常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一一交代得十分周详。随着全社会对提高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逐步推出了“新华”家族系列语文工具书。这些工具书都以《新华字典》《新华词典》为基础,在语言文字的某一方面进一步开拓扩展,加深加宽,作为《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的补充。《新华语典》是“新华”辞书家
《古汉语字典(第三版)》是经典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的衍生产品之一。本版严格遵循国家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收录古代汉语、经典古籍中常见常用的单字约17000个,全部字头按音序排列,字头后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释义按字义的发展顺序依次排列,一般用普通话书面语解释,酌用浅近文言,辅以经典古籍书证帮助理解。字典收录《新旧字形对照举例》《万年公元干支年月日时互算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汉语拼音方案》等实用工具,满足读者阅读古籍时的参考需要。书前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书后有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检。 本字典从开始编纂到*终成型,一直得到《辞海》语词部分学者团队的悉心指导和专业支持。初版数十年来,发行近百万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本版修订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内
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在交际礼仪中采用传统的方式,包括用语,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全书按社交礼仪的实用需要,分为礼貌、问候、祝贺、规劝、慰问、情感、称谓等。一书在手,各种场合都能应付自如,得体而又显得有涵养有学识。
《元曲鉴赏辞典》是我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主干产品。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含三百一十九支曲),杂剧一百三十七折(涉及八十八本,含四百六十四支曲)。共有篇目七百十二篇。鉴赏文章由王季思、王运熙、王水照、蒋星煜、隋树森等撰写。新一版以该书的第二版为基础,通过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订正文字包括注释方面的错误,对全书100多张图片一一审核,删掉质量不高的图片,补充新的图片,对附录进行修订,以期反映近年来的元曲研究成果。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等进行全新改版,以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
本词典共收单字近14000个,词条近53000条,囊括现当代汉语常用字、词,兼收科技、财经、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常用词语。 释义反复锤炼,浅显通俗;例词例句体现用法,增加信息量;对易混淆的读音、字形加以适当提示;组词及语文知识板块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精选近年来流行的新词语、新含义充实到词典中,方便读者了解汉语发展的新趋势。
一部语文和百科条目兼收的中型词典。在200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新增单字条目500余条,多字条目4300余条,共收条目52000余条。 语文条目突出查考功能。注重收入书面语、成语和通行的新词语条目。字量大,能满足一般的阅读需求。字形、字音、词形体现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 百科条目内容丰富,吸收近期新科研成果。涵盖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 附录收录17个主题,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如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吉迹、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本词典初版于1992年,是在《渐进英日中阶词典》的基础上编成的。本词典力求简明扼要地向学习者提供有益于他们学习英语的各种信息,如加强语法解说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幸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好评。 在初版后的几年中,英语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英语交际功能的重要性日见凸显,学者们通过多个视角对当代英语展开了研究,并探索出了许多有益于英语实践的成果。本词典积极地吸收了这些成果,为快速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们对初版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词典*的特色在于重视句法、词法和意义之间的关联。就此我们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将一部分*的语言学成果纳入该词典的编纂中。也就是说,我们进行了各种尝试,以便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构造和结构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例如,“词类变换活用”栏就
这是一部大型的语文辞书,收成语18OOO余条,可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 近几年来,成语词典出版比较多,但还缺少一部收词多、资料丰富的大型成语词典。本书正是适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编写的。
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规范优美的书写不仅能提高书面交际效率,也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写好规范汉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和考试要求的技能。本书正是遵循汉字学习规律,以规范书写习惯、加强写字实践、提高写字教学效率为目的编写的一本专门写字字典。全书共收录6500个字头,包含《通用规范汉字表》中3500个一级字和3000个二级字,字体、字形、笔顺严格遵循国家语委、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机构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着重在分析汉字字形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示常用汉字的标准字形和正确写法。其中480个字描述了汉字源流演变,列出了该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体。附录有《容易写错笔顺的字10
首创特殊工艺,飘口印字母,查阅更快捷。 对近义成语或形似成语的同异处予以相应剖析。 提供近义、反义成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供贴近生活的例句,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对容易误读、误写的字予以提示。 图解成语,生动活泼,赏心悦目。 以夹注形式对书证中的疑难字词加以注解,又能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商务国际·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是一部学习型、规范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具有收词适量、释义简明易懂、例证充分体现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功能丰富实用的特点。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四位资深辞书专家编写的《当代汉语词典》基础上重新编辑修订而成的。 《当代汉语词典》2001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它的前身是湖南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新编汉语词典》。吕叔湘先生曾专门为《新编汉语词典》作序,在条目取舍、义项分合、例证编排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并称赞它“的确做到了用较少的篇幅满足以实用为目的的读者的需要”。词典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全国优秀图书奖。这样一部词典以及由它经过修订而衍生出来的《当代汉语词典》,为我们编辑这部现代汉语词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