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诞生于冰河时代。冰期让森林退化,东非大裂谷的低矮草原让人类祖先直立行走,并从非洲迁徙扩散到全世界。而后,地球的冷期和暖期交替上演,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经济与社会文化,比如处在冷期的路易十六与很多同期君主自封为 太阳王 ,而中国的明朝也亡于小冰河。总体而言,寒冷期往往会引发社会剧烈动荡,温暖期倒是有可能促进文化繁荣。 另一方面,无论处在哪一个气候周期,人类仍然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应对手段,并且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直至今天一路向前。人类并非是大气候变迁的被动承受者。 而今,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变暖时期,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也正处在又一个大冰期的间冰期。气候变暖,对人类一定是有害无利吗?比如,由于气候变暖,中国降水带北移,新疆戈壁变沙滩,西北有望重回塞北江南。本书从文明史的角度,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所占据,因此,或许正如作者所写,我们不应该称其为地球,而应该称其为大洋球?特别是因为海洋对我们来说似乎很遥远,但对陆地上的气候却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海洋,了解水下深处有多么迷人,以及那里生活着哪些神奇的植物和动物。 在《海洋大百科》中,您会找到许多有趣问题的相关信息: 哪个海洋最温暖,哪个海洋最寒冷? 海洋究竟有多深? 南极洲和南极是同一个区域吗? 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哪种海洋动物的皮毛最浓密,哪种海洋动物的大脑最大? 为什么企鹅的脚不会冷? 海洋学家拉多斯瓦夫 兹比科夫斯基(RadoslawZbikowski)博士将为您讲述海洋的奥秘、新发现以及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趣事。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
这本新版《 地理 观星指南》是美国 地理献给观星新手的实用观测手册,为想要探索星空的你提供了全面的实操指导,带你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夜空,看一次就爱上观星。 本书共10章,从观星的基础技巧讲起,讲述星空定位的基本技巧和操作;而后按照观测对象,逐一介绍了地球大气、太阳、月亮、星星、彗星和流星、深空中的黑洞和超新星,带你了解它们呈现的天文奇观、对应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方式以及相关的天文知识和故事传说; 按照观测季节,带你遨游夜空,看到每个季节的绚烂星空,探访北半球可以观测到的全部58个星座,了解每个星座的主要恒星、相关星系和其他深空天体。在每章的 ,对应的专题策划会给你带来一些实用的观星技巧和建议,比如如何挑选双筒望远镜和对应天文奇观的详细拍摄参数。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收获观星的实用指南,还能看
为什么经济再发达的城市,似乎对城市内涝也束手无策?甚至越发达洪水越严重? 为什么同一块地方在不同时段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还愈演愈烈? 环顾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历史,我们能否找到一些与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踪不同水体的 生活习惯 ,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间,如何与周围的生物互动,也探索水在不同时期造访各地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和教训。 综合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工程、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等各领域学者和工作者的观点,引介全球各地正在兴起的 慢水 运动,埃丽卡 吉斯在本书中发出预警,我们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普遍采取让水加速离开地表的思路,选择排挤和侵占而非给水留出空间,这会引发深重的灾难:我们会缺少地表水、破坏湿地生态、增加碳排放,洪水会淹没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据的地方。我们付出巨量的经济
这本新版《 地理 观星指南》是美国 地理献给观星新手的实用观测手册,为想要探索星空的你提供了全面的实操指导,带你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夜空,看一次就爱上观星。 本书共10章,从观星的基础技巧讲起,讲述星空定位的基本技巧和操作;而后按照观测对象,逐一介绍了地球大气、太阳、月亮、星星、彗星和流星、深空中的黑洞和超新星,带你了解它们呈现的天文奇观、对应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方式以及相关的天文知识和故事传说; 按照观测季节,带你遨游夜空,看到每个季节的绚烂星空,探访北半球可以观测到的全部58个星座,了解每个星座的主要恒星、相关星系和其他深空天体。在每章的 ,对应的专题策划会给你带来一些实用的观星技巧和建议,比如如何挑选双筒望远镜和对应天文奇观的详细拍摄参数。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收获观星的实用指南,还能看
本书按照季节编排,详细阐述了如何从事与自然相关的110种活动:在春季赏花、种菜,在夏季露营、赶海,在秋季打太极、放风筝,在冬季观星、滑雪橇……通过这些深度的自然体验,我们可以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学会照料我们赖以存续的这个星球。不论是久居城市,还是身置乡间,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活动创意,与大自然重新建立宝贵的联系。
性的内容、清晰的照片以及系统的论述方法,使本书成为关于岩石与矿物的颇具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具书。本书收录了500多种岩石与矿物,配有600多幅彩色图片,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能轻松地掌握识别各类岩石与矿物的知识和技巧。 本书对收录的每一种岩石与矿物均有准确的论述和说明,使其特征和特性跃然纸上。 本书向岩石与矿物的爱好者介绍了岩石与矿物的概念以及如何分类和收集的方法,还用图表清楚地列出了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区别,并详细记录了书中所收录的各种矿物的特征。书后还附有简明扼要的专有名词解释。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我们的宇宙是一件天工神作的艺术品吗?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尔切克带领读者踏上了人类2500年探索美的征途,沿途让我们领略了物理、艺术和哲学的锦绣风光。作者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开始,历数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产生的美丽思考:从开普勒的行星模型,到牛顿的力学,再到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原子运动的量子美。他指出,有些思考即使是错的,但其中蕴含的美仍然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的观点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显然不正确,但将整数和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这个想法却生存下来,在现代量子力学中得到了体现。 本书通过量子论和标准模型具体呈现了科学之美,建立在对称性上的标准模型昭示着基础物理已经非常接近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圣殿:物理现实和数学理想之间的对应。作者也指
水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存在,却鲜有人真正了解。英国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种与水有关的迹象,在《水的密码》中,他总结自己“行走江湖”的经验,整理多年自然观察心得,从厨房台面上溅落的水滴,到海洋中令人称奇的罕见现象,哪怕在家门口的池塘里也能看到浩瀚太平洋上奔腾的涌浪。奇闻趣事的背后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读水技艺,我们探寻与水有关的科学谜题。
全书主要介绍星、星座和与之相应的文明、历史,及其与人类生活的之间关系,并辅以作者半个世纪观星生涯中拍摄的大量精美星空照片,让读者一边欣赏美丽的星空照片,一边了解星和星座的缘来。 从星座起源到星座神话,从地动说到天动说,从与星星相关的文化传说到世界有记载的流星、彗星、陨石等天文现象,作者分析了它们对当时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扩展到天文学发现及人类对星球、宇宙的探险历史。除此之外,本书既有对基本天文学名词的解释说明,也有以历史、文化、艺术主题为中心的介绍,精美的天文摄影作品,以及星体、星座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探讨。
本书是作者在《博物》(Natural History)杂志上每月专栏“关于生命的观点”(The View of Life)的第八本合集。这本书的主要话题和古尔德一贯的兴趣热点相近:演化和相关知识、科学传记和常识问题。本书分六个部分:科学与人文、演化生物学传记、人类史前史、论历史和宽容、演化事实和理论、关于常识的认知。共收录21篇文章。 《出版周刊》对此书评价:和他之前的专栏合集一样,在本书中古尔德再一次将读者带入复杂而富有魅力的自然世界的领域。这一次,他更加关注科学家们对理解和阐释自然之传奇所做的尝试。……他的优雅文字表达了他作为一位不断为其发现所惊叹的科学家的激动和惊奇。 读者(Stephen A. Haines)评价:他的文章在很广泛的领域都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关于达芬奇的文章中,他展现了一位被神秘证据所困扰的思想者的形象。在此处,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