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人们眼中,未来是什么样子? 科幻故事时常出现在电视节目、电影和图书报刊中;新闻机构不断推送关于人工智能、太空探索和延长寿命的医疗创举;广告激起大众对未来各种技术形式的兴奋感;智囊团也热衷于预测哪种新武器将赢得下一场战争 故事、图像和预测就像建筑的砖瓦,慢慢构成了一个宏伟的未来期待模式:人类可以掌控环境,可以在有限的地球资源下,实现无限的增长。 作者阅读了几个世纪以来由科学家、作家、政府官员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所编写的数百个故事和预言 它们被称为 叙事 ,讲述着人们对未来的畅想,每个叙事都是一张小小的未来蓝图。本书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历史,一项对环境之梦的研究。在跨越几个世纪的阅读体验中,我们将读到耳熟能详的明日寓言,也有许多已被遗忘的故事。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故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
本书分为四章:章主要介绍湿地教育中心这一形式在我国的 发展状况,包含了在我国创建湿地教育中心的原则和所具备的基础条 件;第二章主要介绍湿地教育中心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标,以及工作范围和工作领域;第三章选取了17位从事一线湿地教育工作的人物,记录了政府管理部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推动湿地教育,支持湿地保护发展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他们在湿地保护进程中的点滴努力,以及我国近年来湿地保护的工作成效; 第四章主要以2022 爱鸟周 全国湿地自然笔记接力活动为例,为《湿地公约》 CEPA 计划提供中国湿地教育在公众传播领域的具体案例。
海南岛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热带珍惜物种集中保存地。但另一方面,海南又具有岛屿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的脆弱性。姜恩宇所著的《海南岛原野生态考察记》便是通过照片以及文字的形式将作者在热带雨林中日常工作的所见所闻传递给读者,将读者带到海南岛,带到海南热带雨林中去,用美丽多样的生物,瑰丽壮阔的风景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激起人们保护自然的欲望。
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两位作者从生命及其进化过程阐释生命意义,界分生命的机械模式、生机论模式、突发进化模式与生态模式,论述了生命整体性思想,论证并阐释了事件思维,批判了实体主义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揭示了生命的内在神圣性,而对技术时代生命伦理学问题的讨论,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解读,对可持续世界里农业、女性、能源、交通以及城市化问题的探讨,以及对社会主义有关生命质量及其担当的探讨,也都十分精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依循怀特海的基本主张,特别贯彻和强调过程哲学同东方哲学传统的关联,读来亲切感人。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而本著作所直面的上一世纪70年代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现实分析,对于今日中国还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本书由长江治理与保护成效和长江治理与保护重大问题研究两篇组成。 篇结合长江流域特点和社会关注热点,分析了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介绍了2018~2019年度长江治理与保护取得的成效,以及水资源、泥沙、河道、水生态环境和航运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从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长江流域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保障举措。因截至报告编制结束长江水资源、泥沙、水土保持及航运等领域2019年相关统计数据未予公布,报告有关章节内容编写和公布的数据以既往统计资料为主。 第二篇介绍了与长江治理与保护密切相关的 重点研发计划、 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概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