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行——伊东忠太建筑学考察手记(精)》是日本建筑学者伊东忠太于20世纪初在中靠前地进行建筑考察旅行时的记录,取自《伊东忠太建筑文献》(第五卷)《见学纪行》中的中国部分。作者通过观察、描绘,记录了其在中国考察时的各种所见所闻。 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考察实测法和文字考证法,按照不同地域,对中国建筑、水文地貌,以及人文风貌都进行了深度考察和研究。节中有作者实地拍摄或手绘的建筑及构件图片共计百余幅,其中很多建筑现今已不复存在。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建筑的历史、美术和工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本书既汇集了全国各地不同建筑、不同风格的“三雕”图片,也进行了综合的和分门类的阐述,它既是给建筑界和建筑史界提供了系统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其他艺术门类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也可供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关注的人们来了解和欣赏,以此打开认识中国雕刻、绘画、建筑学、民俗学、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的大门。
作者早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在八所大学进行演讲。针对在场的听众当场提出的许多问题,作者逐一回答。回到北京之后,作者将问答再做查阅,一一整理笔记,汇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对全国各地古建筑进行考察的研究成果。本书即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而成。
本书是我国 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古建筑理论力作,汇集了陈从周先生毕生考察、研究、评价古建筑的精华文章。全书按建筑类型分为园宅篇、桥塔篇、寺殿篇、拾余篇四个板块,随文配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与手绘图,以及后人补拍的现摄图片、博物馆珍藏的古建名画等,可作为建筑艺术的典藏读本。 文章既涉及陈从周对中国数十个代表性古建筑的详细考察,同时又对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法、特征、研究与保护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与分析,还特别收录了作者在走访考察和研究古建筑过程中写下的兼具知识性与个人情趣的文章。本书挑选出所有关于古建筑品赏的经典篇目,集中呈现了我国的古建之美,展示了陈从周先生关于古建研究所写作的所有名篇。
一、本书分明清两卷,卷下按照宫殿、衙署、第宅分类。正文的主体是古书和档案中所见有关室内陈设的材料,使用宋体,作者的分析、品评使用楷体,以示区别。二、为了方便阅读,对于引文中的部分字词由编者补充了随文解释,使用灰色小一级字体。三、为了更具象地说明室内陈设的历史,在作者原稿提供的50幅插图之外,编辑中又补充了更多的陈设原状和相关文物的插图,引用了《紫禁城宫殿建筑》中的部分室内透视图和四合院示意图。清代苑囿部分,则主要使用宫廷绘画中的纪实场面作为文字档案的参照。四、新增补的室内陈设插图,在图题以外多另有说明文字,目的在于为读者理解室内陈设的历史和意义提供更多的背景。这些文字基本来源于作者本人的其他著述,少量出自编者。编写中,参考了我院部分原状陈列的文物清单。
《建筑师之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从建筑学及建筑历史的角度解析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筑师之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共十个部分,分别介绍了避暑山庄及宫殿区,避暑山庄湖泊区,避暑山庄平原区,避暑山庄山岳区和自然风景,溥仁寺、安远庙,普乐寺,普宁寺,普佑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以及须弥福寿之庙。 《建筑师之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可供建筑学及相关读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对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同时,可作为旅游爱好者去承德旅游的指导书。
《宋营造法式图注》以图片结合图注的方式对《营造法式》中的主要工种——大木作加以表述,帮助读者跨越古代术语和文字的障碍,获得对宋代建筑和《营造法式》本身的认识。书稿包含36幅图。除了29幅珍贵的大木作制
“建筑意”是林徽因先生从审美的角度表达出中国古建筑在“诗意”与“画意”之外的美感。这个词,早出现在林徽因、梁思成发表在1932年11月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引起了中外建筑学者的兴趣。林徽因在建筑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建筑意”,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她与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改变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建筑史的认知,改变了《弗莱彻建筑史》中没有中国建筑史分类的观念。本书收录了林徽因先生关于中国古建筑之美的思想及赴全国考察古建筑的老照片,用优美的笔触记录历史,使读者对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审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真实感人,令人动容、不由心生敬佩。本书文笔流畅,内容严谨,语言丰富,思路清晰,可读性强,富有逻辑,极具优美之感。
城镇是建筑的集合体,其建筑是由建筑师或者工匠们设计、建造的。大多数城镇并不是由某个建筑师 一子打造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有些城镇的自然形成的建筑状态了许多建筑大师的 境界一一这些小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主要建筑体、标志性建筑体、人文氛围、艺术特质等非常地 融汇在一起。这是一种时空交错、历史现代交融的魅力,不同时代的建筑比肩而立,体现了另一种美学。本 书选取了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30 个城镇,用以展示人类城镇建筑生态的魅影。 本书文笔流畅,介绍详细,图片丰富,可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和爱好建筑文化的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小镇 的参考书籍。
本书选取了我国史前至明清时期经典的古建筑作为建筑符号,叙述了我国古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结构、风格和艺术上的一脉相承及完整的建筑体系。一座建筑不但是工程技术的组合体,也是建筑艺术的综合产物。本书对建筑学师生、古建筑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