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60~元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了不起的中国古建筑 王国彬
    •   ( 251 条评论 )
    • 王国彬 /2024-07-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了不起的中国建筑》是一本以 人居环境艺术 为视角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普及类书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六个章节,介绍了不同派系的古建筑,包括京派、徽派、闽派、苏派、晋派和川派,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中国悠久以及丰富的古建资源。第二部分四个章节,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包括形制样式(形)、建筑功能(器)、材料工艺(材)和装饰艺术(艺)。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更突破传统宏观讲解的专业壁垒,着重以图景教学的思路,直观地普及建筑的美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 ¥104.3 ¥268 折扣:3.9折
    • 宁波保国寺大殿——勘测分析与基礎研究
    •   ( 104 条评论 )
    • 東南大?W建?B研究所著 /2013-03-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宁波保国寺(大殿勘测分析与基础研究)(精)/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编著者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以保国寺大殿为代表的南方建筑研究,历来是东南大学所注重和倾注心力的研究领域,且保国寺大殿的研究,更是始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南京工学院刘敦桢先生。今天我们追随老一辈开辟的研究道路,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和收获。

    • ¥187.2 ¥390 折扣:4.8折
    •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   ( 213 条评论 )
    • 张剑葳 著 /2015-11-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建筑“五材并用”。其中,金属相对其 他材料比较特殊,金属建筑的数量也相对较少。金属 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一类,其形式、技术 、物质、艺术,以及蕴含的象征、文化、社会意义, 都使其成为以材料视角切入建筑学、建筑史学研究的 必要课题。本书展现了此项以多学科交叉为方法,以 创新性成果为目标的探索工作。作者以金属材料为切 入点,实地考察了现存全部可考的50余处金属建筑实 例,首次系统研究了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提出:象征 意义与适应性技术是推动金属建筑出现、发展的两项 内在动力。围绕此线索,由张剑葳*的《中国古代金 属建筑研究/建筑新史学丛书》分为上篇“金属建筑 发展史”、下篇“金属建筑专题研究”进行论述,同 时呈现了作者绘制的大量测绘图、分析图?br/ 本书适合建筑、考古、历史、科技史、艺术

    • ¥134.4 ¥280 折扣:4.8折
    •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测绘与研究
    •   ( 91 条评论 )
    • 黎明斌王风竹 主编 /2015-10-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黎朝斌、王风竹编*的《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测绘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与营造技术研究》丛书的其中一本。研究是依托国家文物局首批“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古建筑精细测绘”项目,选取武当山两仪殿这个非常完整的明代建筑,首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高新勘察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手段结合进行精细测绘,“全面、完整、精细地记录文物建筑的现存状态及其历史信息”,“从而揭示中国传统营造技术对于文明发展的贡献,推进激光测绘技术在古建筑精细测绘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遗产保护的科学化”。

    • ¥80.6 ¥168 折扣:4.8折
    • 福建古建筑地图 刘畅,曾朝,谢鸿权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刘畅,曾朝,谢鸿权 编著 /2015-10-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福建偏居华夏东南一隅,在地貌、水系乃至气候等方面,都呈现的独立性,亦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样貌。本书对福建各地重要古建筑的分布、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汇总,对各古建筑所在地情况、各古建筑的历史沿革作出介绍。此外,在对各古建筑的形制特征和保存状况的详细解说中,也融入了作者的切身感受和评价。通过这种全面梳理和勾勒, 生动呈现福建古代建筑文化的风格特征和历史演变;而作者自身点滴感受的汇总,也或许能够鼓励读者去实地寻访、自己发现。

    • ¥117 ¥247.37 折扣:4.7折
    •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李剑平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李剑平 /2011-01-01/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一、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广泛性,本书立足点面结合,统盘兼顾的原则,在名词的选注上,基本上分为专业性和普及性两大类。 二、将一些名词,按照古建筑工种进行分类,以求达到系统性和体系化,并便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各工种即“作”的划分,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进行,有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油作、瓦作、石作、土作、砖作、泥作、铜铁作、搭材作共十一作,多数名词归入上述各“作”内,名词较少者,则不再单列,而归入“作”之外的部分。本辞典正文后附词条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查检。 四、根据研究,构件名词与做法名词,是古建筑术语的二个主要方面,二者大多兼而有之,因此,通常将上述名词归入一类表述。 五、专业性词语表述,注重结构的分析与法式的对比,但限于篇

    • ¥92 ¥341.37 折扣:2.7折
    • 说文部首书注 赵宏 著 中国书店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赵宏 著 /2008-01-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本书力图将部首书写和释义结合于一身,以期满足读者的要求。据此,本书篆书说文部首均为作者手书,所选部首篆书字形,皆本于《说文解字》。即使个别部首的写法后世存有争议,也据之书写,但会在文字注释部分予以阐述。这些部首是构成小篆字形的基本单位,读者若能认真理解和熟练掌握,不仅对深刻认识《说文解字》的价值、体悟汉字的构形规律有莫大的帮助,对识读篆书、研习篆法也会有极大的益处。

    • ¥108 ¥227 折扣:4.8折
    • 古建细部CAD施工图集(1牌楼门廊架窗)(精)
    •   ( 80 条评论 )
    • 王博林园 主编 /2016-06-01/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由王博、林园主编的《古建细部CAD施工图集(1牌楼门廊架窗)(精)》对古建相关的细部及构件以施工图的方式,诸如古建牌楼、门、廊架、窗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是一系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CAD细部资料图集。书中文字叙述简单详实,图片质量上乘,图书制作精美,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以及预进行古建风格设计的建筑设计人员。

    • ¥61.4 ¥128 折扣:4.8折
    • 天工开悟:中国古建装饰之木雕3
    •   ( 161 条评论 )
    • 黄滢马勇 /2018-08-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演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本系列图书收录了中国南北各地精美的建筑装饰精品,分为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灰塑、琉璃等专题。 《天工开悟:中国古建装饰 木雕3》延续前两册图书继续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木雕工艺中的内檐木雕与家具陈设。从天花、藻井、门、窗、隔扇、木作家具、陈设木雕、屏风、屏门等木作构件的雕刻展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精巧手艺。大量实拍精美木雕构件展示;木雕的各木作构件的样式、造型、内涵寓意的深度阐释。

    • ¥143 ¥298 折扣:4.8折
    • 古建细部CAD施工图集(3桥塔体隔断民居)(精)
    •   ( 68 条评论 )
    • 宋苗苗林园 主编 /2016-06-01/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由宋苗苗、林园主编的《古建细部CAD施工图集(3桥塔体隔断民居)(精)》对古建相关的细部及构件以施工图的方式,诸如桥、塔、隔断、民居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是一系列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CAD细部资料图集。书中文字叙述简单详实,图片质量上乘,图书制作精美,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以及预进行古建风格设计的建筑设计人员。

    • ¥61.4 ¥128 折扣:4.8折
    • 中国古建筑设计元素集成 (全三册)
    •   ( 27 条评论 )
    • 广州市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9-02-01/ 福建科技出版社
    • 本书共三本一套,统筹各民族文化区域,涵盖宗教祭祀建筑、皇家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及城市公共建筑五大类别,剖析入口、庭院、屋顶、屋身、地基、室内空间和建筑小品七类细部。精选两千张高清图片,记录古建筑的每一细部,并配上详细的立面、剖面图及细部结构图,展现了各民族古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凝聚了古建筑设计的精华。在每一张图上均标有项目名称,并简要介绍了每一个项目的情况,以便读者查阅与搜索。

    • ¥479 ¥998 折扣:4.8折
    • 南京与罗马城墙比较研究
    •   ( 46 条评论 )
    • 陈薇,(意)戈佐拉 /2013-05-01/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南京城墙与罗马城墙比较》是一部用中英双语对中国和西方两个著名历史城市之城墙进行比较的专著。虽然研究对象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但《南京城墙与罗马城墙比较》并未采用分离的比较方式,从结果中图解和剖析它们的不同,而是试图揭开这两个具有中西方古典文明代表意义的城墙存有差异的形成过程。《南京城墙与罗马城墙比较》形神兼备地研究了两个城市城墙的历史演变,城墙、景观与城市肌理,城墙修复,城墙规划,城墙与都市计划。这种对历史和当代的同等关注,对宏观和微观的双重把握,对建筑、城市、景观之间的关联重视,或许是打通认识中西方城市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在结语中,作者对于两个历史城市城墙的同质和异构进行了总结概括和深入挖掘。《南京城墙与罗马城墙比较》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双语比对,研究对象在

    • ¥95 ¥198 折扣:4.8折
    • 天工开悟:中国古建装饰 木雕2
    •   ( 197 条评论 )
    • 黄滢马勇 /2018-08-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演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本系列图书收录了中国南北各地精美的建筑装饰精品,分为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灰塑、琉璃等专题。 《天工开悟:中国古建装饰 木雕2》延续上册图书,仍以木雕为主题,主要从木雕的应用部位来展示木雕中斗拱、枋、雀替、挂落、撑拱牛腿、梁架、柱、罩等的精美与雕刻内容与雕刻手法的内在规则与逻辑;大木雕刻与小木雕刻各个木构件位置、功能、形状差异的详细介绍;木雕不同应用部位的精美图片展示与雕刻手法与题材内容的深度阐释。

    • ¥123.8 ¥258 折扣:4.8折
    • 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正版书籍,满额减】
    •   ( 1 条评论 )
    • 王晓华 主编 /2013-09-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以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为主线,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按照从基础到屋顶,从结构到装饰装修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古建筑基础、台基与地面构造,古建筑墙体构造,古建筑木构架构造,古建筑斗?砉乖欤?古建筑屋顶构造,古建筑木装修构造以及古建筑彩画知识。每个部分都渗透了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江南《营造法原》的内容,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比照。在每一章后都设置了实训项目用以对单项构造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了国家的古建筑构造、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位技术培训及从事古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的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 ¥60 ¥128 折扣:4.7折
    • 广东海南古建筑地图 李菁,胡介中,林子易,王曦晨,敖仕恒,李海霞,辛惠园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2015-10-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扼要介绍了广东省和海南省的主要古建筑,具体为1938 年之前建成,由文物行政部门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含世界文化遗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包括对2 个省5 大片34 个县市的372 处古建筑群的介绍,以及208 处古建筑群的列表说明。采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配以实地踏勘取照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以期图文并茂地介绍各个文物单位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既可作为普及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的案头收藏和导游手册,也可作为研究广东、海南两省城

    • ¥167.4 ¥618.62 折扣:2.7折
    •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正版书籍,满额满减,优惠多多】
    •   ( 1 条评论 )
    • 梁思成 著 /2006-04-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研究后发表的学术专著,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官式”建筑各部分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的注释,以及标示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的图版和实物照片,并附有作者根据民间工匠秘本而编订的《营造算例》等。《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自193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是中国建筑史学界和古建筑修缮单位一部重要的“文法课本”,是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必经门径。《清华学人建筑文库:清式营造则例》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阅读。

    • ¥62.7 ¥276.2 折扣:2.3折
    • 历史建筑的再生空间
    •   ( 35 条评论 )
    • 王怀宇 著 /2011-01-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历史告诉人们,城市的积淀与资本的积累是同时形成并完善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它们延续了城市的文脉,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有些还结合了外来文化,因此,历史建筑的形式、色彩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审美、情感等价值。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史为鉴,反思现代城市建筑风貌中的不足,协调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城市历史风貌。 所谓“历史建筑的再生空间”,是指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对历史建筑空间的改造。历史建筑的再生并不仅是一种对于文化的讨论,同时也反映着环境人文再造的重要命题。任何城市空间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它一直是变化的;而历史建筑又会遗留沧桑的痕迹。因此,我们必须让发展的城市与历史建筑进行

    • ¥86.4 ¥180 折扣:4.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