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 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中、晋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部立体的《永乐大典》,那么四合院无疑占据了其中最大的篇幅。分布在北京旧城的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悠远浑厚的京味与京韵。一幢幢正房、厢房、倒座房、一座座垂花门等构成了大小不同的院落,又沿着胡同组合成一片片的街区,把博大精深的北京城铺展在华北大地上。 本书以学者的严谨和通俗的笔法,从演变历程、基本格局、建筑构成、房屋类型、建造施工、名人旧宅等方面详尽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基础知识和精彩故事,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建筑、城乡规划相关专业人士,以及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游客阅读。
本书旨在梳理近现代长春城市景观的发生、变迁历史,并结合近现代城市史、建筑史、社会生活史与审美文化史等相关史料,对近现代长春城市景观进行美学的、历史的、文化的分析和阐释,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城市景观鉴赏、分析的有效方法。本书在对长春现代城市景观的历史层累、空间展开和城市肌理的分析表明,作为一种视觉装置被认识的城市景观,事实上直接关涉极为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的事件和背景要素。在城市及其景观实践的现代化——现代性城市景观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实质上蕴含着本土化和殖民化之间的竞争与对抗。而此种以景观形态呈现出来的殖民与反殖民的竞争与对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占据主动的殖民势力所极力遮蔽和抹杀的,在当下的学术和文化语境中亦值得重新加以探讨。
本书穿越时空,准确触摸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的脉搏,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国民居建筑的风姿;跨越地域,从北到南,呈现了不同地域民居建筑的风韵。跨越时空,邂逅中国民居建筑,你可以切身感悟中国民居的悠久历史,体会中国民居所映射的民俗文化,感受中国民居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本书系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 之一,全书以 福建古盐道 为线索,分析闽盐的历史意义,闽盐产销区古盐道的形成原因、划分依据及分布线路,并在田野调查、古建测绘的基础上,对沿线上的产盐聚落、运盐聚落和盐业建筑展开系统的研究。全书首次向社会公众展现了福建盐运古道的全貌,并从盐运视角出发,将沿线上的盐业聚落与盐业建筑串联起来研究,揭示盐业经济影响下聚落和建筑呈现出来的文化交流的特征。
本书是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专业系统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了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并且被翻译成俄、日、韩等多种语言。 1983年,在本书基础上历经两次重要增补修订而成的本书一书,内容已达原来的四倍,字数六十余万。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从盘古开天辟地叙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把散落在群藉中的吉光片羽遴选出来,熔铸成一个庞大而有机的古神话体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系。
香严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丛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也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禅宗寺庙之一,其营建史可追溯至唐宝应年间(公元762),曾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刹。寺院坐北朝南,依势而建,中轴线上现存包括石牌坊、韦陀殿、大雄宝殿、望月亭、法堂、藏经阁等明清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绘有壁画,非常精美。寺院周围群山环拱,修竹茂林,环境优美。整体来讲,香严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本书对香严寺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建筑艺术(选址、空间、格局、营造、装饰)、文物价值(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保护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和阐释,并辅以测绘图纸和细部照片,展示中原地区独具特色、南北交融的传统建筑文化,呈现香严寺的文物价值,为其
旧中国下层社会的人们,是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拥有完整而独特的群体结构和文化形态。本书以下层社会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群的生活常态为切入点,进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群体文化生活。
本书是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古代盐运聚落与建筑研究丛书 之一,全书以 云南古盐道 为线索,分析滇盐的历史意义、滇盐产销区古盐道的形成原因、划分依据及分布线路,并在田野调查、古建测绘的基础上,对沿线上的产盐聚落、运盐聚落和盐业建筑展开系统的研究。全书首次向社会公众展现了滇盐古道的全貌,并从盐运视野的角度,将沿线上的盐业聚落与盐业建筑串联起来研究,揭示受盐业经济影响下聚落和建筑呈现出来的文化交流的特征。
本书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之一种。石库门里弄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上海租界,多为砖木立帖结构。由中国传统匠帮营建,兼容了江南传统民居合院式格局和欧洲联排式住宅毗连形式,是上海地区特有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形成了节约型、工业化的住宅建筑营建方式。本书对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做了全面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