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详尽介绍了福州地区各类古建筑,包括坊巷村寨、祠堂碑亭、名人故居、寺院宫观、桥梁驿路等,深入探究古建筑所蕴涵的人文信息,阐发其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生动展现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更体现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珍视名城传统风貌与个性,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创新城市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一以贯之的思想,对这座千年古城产生的深远影响,也是福州市多年持续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展示和经验总结。
《国子监街》 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是元代大都城的一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它是元、明、清三朝太学旧址,是封建时代的学府,同时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国家教育的管理机构。本书图文并茂,通俗讲述了自元代以来国子监街沿线的历史变迁。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本书通过再现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的进程,走进引人入胜的西部,追寻古蜀文化的辉煌、丝路文明的绚丽、西夏王国的兴衰、南诏大理的沧桑、夜郎古国的神秘,从而展示西部各地域多姿多彩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是在参考了100多篇论文、40多种图书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本书还使用了大量资料,以求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的反映南诏大理文化的各个方面。写作过程中,常常为了考证一个数据、人名、地名、年代等而四处奔波,查找各种资料。
“老房子”——老百姓都这样称呼祖祖辈辈居住的古老民居。它们确实老了,与现代化的距离越来越远,连他们主人的后代也不想要了,拆了或卖了盖洋楼,既气派又实用。这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建设性破坏性也将愈演愈烈,老房子像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样越来越少(少数名人故居可幸免),随之而去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以及宝贵的旅游资源。等到我们醒悟时,恐怕已经晚了,老房子那种特有的时代氛围和文化气息都将一去而不复返,即使造了许多新古董也无济于事。我们出版这套图集的目的一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古民居价值的重新认识,手下留情,多保留一些精彩的老房子;另外,退一万步讲,即便全拆完了,好歹也让老房子留一些遗像给后人或外星人吧!
本书为宋末罗勉道所作,罗氏以“循本”来命名本书,目的在于说明他的研究即在于用心寻绎《庄子》的本旨。本书主要特点是,批评和屏除魏晋以来直至宋末的注家们以清谈、禅理、儒学附会《庄子》的不良倾向,坚决要求按庄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来解释《庄子》。罗勉道喜欢引用不尚空谈、以训释字义句意见长的司马彪的注释,在名物典故上突破较多,纠正了前人尤其是宋人的很多偏颇。此外,本书有两个值得称道的创见:一是以“化”字寻绎《逍遥游》的义旨,是一次深刻革命;二是在苏轼认定《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四篇为伪作的基础上,罗氏进一步提出《刻意》、《缮性》两篇也是伪作的看法,动摇了苏轼真伪观的地位,为后来的真伪研究带来了新气象。总之,本书是庄学史上一部独具特色的著作,值得深刻探究。本书版本单一,唯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