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及相关应急救援。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主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城市灾难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厘清城市灾难医学的定义和内涵,同时介绍了城市灾难医学的管理体系、物资储备和装备管理,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下篇重点阐述了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与策略,内容涵盖城市灾难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不同灾难情境下救援的技术与对策、灾难逃生与自救的基本方法、危重伤员的诊断与处置,以及灾难医学的心理救援。 本书主题清晰、结构分明。
《城市区域灾害防御理论与技术》着眼于城市区域这一特定的承灾体,针对风险程度高、灾害后果严重的地震、火灾、洪灾等典型灾害,向读者介绍灾害防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本书遵循评估、规划、处置的灾害应对逻辑,围绕工程防灾、规划防灾和管理防灾三个方面,首先阐述了城市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单灾种专项防灾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容,最后从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化技术应用和韧性提升等方面提出防灾对策。本书内容基于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城市防灾多灾种、多手段、全过程的特点,可为本行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高校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工业企业水平衡的全过程,有测试、有计算、有分析,并且重点集中在水平衡中易于出错和易被忽略的问题上。特别是如何进行水平衡分析,通过水平衡分析告诉读者,如何发现问题或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及从什么地方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是开展这项工作的读者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的作者是多年从事工业用水的实践和研究的技术人员,书中的内容大都是亲身实践的手资料,本书可作为企业水平衡工作者的学习用书,也可供有关研究单位的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水文、桥孔设计、墩台冲刷、导流及防护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本书内容充分反映这些方面的新成就、新要求。全书共十一章:桥位选择;河流水文、水力特性;设计洪水流量;海洋水文;桥孔设计;桥梁墩台的冲刷;调治构造物和桥防护工程;桥头引道与河滩路堤;特殊地区(河段)的水文分析计算和桥孔设计;桥位设计电算;桥梁水工模型试验。本书可供公路、桥梁科技人员使用与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专业著作。然而,这又不是一本普通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本凝聚了北大师生对灾区人民无限深情的呕心力作。本书的标题是:汶川绿色新城!短短的六个大字,首先把我们带回了2008年5月12日的国殇。当年发生在汶川的大地震,摧毁了成千的村镇,夺走了数万的生命,举国悲恸,万民哀伤。虽然一年多过去了,灾区的情况仍然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人们急于想知道灾区在如何重建,汶川在怎样复生。“汶川绿色新城”,这六个大字又让我们从悲痛和挂念中看到灾区的前景,看到了汶川的未来。
本书试图通过对一系列历史街区振兴案例的分析,将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予以综合考虑。本书所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街区,即那种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内集中了相当多的历史建筑的地区,以及以场所和地区为指向的各种城市设计与规划方法。许多城市都有以浓郁历史文化氛围见长的街区,它们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构成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部分。这些街区的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都与城市整体密不可分。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个案分析展示出多样性的城市振兴策略及其成果,从这些历史街区的经验中所获得的方法与思考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合乐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其中包括了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中央商务区规划、滨水地区开发、工业区和经济区规划、信宅开发、新城规划、低收入群体信房项目开发主休闲娱乐和生态开发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项目。通过合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际探索,结合相关文章,阐述了“全球化”和“全球化城市”的概念。 本书适合建筑业内人士、建筑师,规划师、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以及广大建筑艺术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数字城市”将突破城市信息化初级应用阶段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管理与数字化生活。本书围绕数字城市建设的工程规划和技术方案展开,以“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为主线,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为核心,构建电子政 务、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数字企业、数字社区等应用系统,从政府管理者和有关专家的视角对数字城市建设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应用与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本书各章是针对不同层面的任务、要求和特点编写的,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所侧重,它们是数字城市建设方案的基本技术内容。 本书可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开发和应用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与管理等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以简明扼要和图文并茂的方式,针对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中常见的几种桥梁典型病害,分别从设计、施工、运营养护方面分析了成因,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及加固维修要点。 本书可供中小跨径桥梁相关设计、施工、运营养护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创新技术与工程实践: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建设论文集》就是广大建设者围绕“和谐工程”建设理念的经验、智慧与成果的总结,希望对河南乃至全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郑石高速公路作为我省一个国家交通部“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认真落实徐书记和谐工程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将郑石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和谐工程”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打造示范工程、构建数字高速”的奋斗目标,工程将于2007年12月份建成通车。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体系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处于垂直城市体系结构的,是全球与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管理控制中心,要求综合地发挥金融服务与生产服功能;而往往位处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区,则极大地制约了大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与发展。 本书以上海市杨浦区老工业区改造为实例,研究大城市老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与调整问题,促使上海市杨浦区实现城市功能由“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变。
本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本书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运动性以及个体性对城市多元的感知与意象,最终引导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全书兼具理论和务实的特征,适合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设计者以及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城市策划丛书”之一,该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全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对城市的理性与感性、城市的感知与认同、城市的意象与记忆、城市的“格式塔”与心理场、城市的仪式与权力、城市的情商与稟赋等作了详细地介绍。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城市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 本书立足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运用城市建筑学及其他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对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融贯的研究。 在对城市居住社区的本质内涵与系统特征进行全面剖析并探究其深层次人文价值的基础上,本书对城市居住社区的相关理论、整体营造的策略与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独到、新颖的研究与探讨,以期为解决当今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城市居住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策略。 本书适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房产开发商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中山公园站-徐泾东站)工程设计》主要从设计角度,系统性地在设计创意、科研和设计管理等专业层面,以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工程为案例,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总结,主旨是以抛砖引玉的姿态,形成整体总结的价值;在新一轮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以规划设计为基础、以统筹建设为抓手、以运营管理为核心目标”的轨道交通可持续网络化建设理念。全书对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和西西延伸工程在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及2号线全线中所起的总体作用、各专业的设计创新、总体总包管理、科研等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为今后同类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中山公园站-徐泾东站)工程设计》可作为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科技人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中山公园站-徐泾东站)工程设计》主要从设计角度,系统性地在设计创意、科研和设计管理等专业层面,以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工程为案例,对基于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总结,主旨是以抛砖引玉的姿态,形成整体总结的价值;在新一轮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以规划设计为基础、以统筹建设为抓手、以运营管理为核心目标”的轨道交通可持续网络化建设理念。全书对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和西西延伸工程在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及2号线全线中所起的总体作用、各专业的设计创新、总体总包管理、科研等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和阐述,为今后同类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中山公园站-徐泾东站)工程设计》可作为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科技人
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铁路、公路、隧道、房屋等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是交通土建工程技术人员较好的参考书。
朱启钤(1872—1964年)系我国近现代文化发展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过国务院总理,因拥袁失败,下野后潜心于中国传统建筑及城市发展,创立了中国个民间建筑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对此,周恩来总理称他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及中国建筑历史学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尊他为启蒙师。2009年3月24日系朱启钤发表“中国营造学社缘起”八十周年纪念日,本画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这位跨世纪建筑界先辈的建筑贡献,使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普及性的公诸于世。该书可供建筑业内外人士及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有兴趣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士阅读。相信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普及教育上的“空白”。
本书依据工程建设所必须遵循的现行的法规、标准和设计深度,以新技术、新法规、新规范为支持,吸取了近年电气消防设计的新技术与新成果,参考了多年来外出版的电气消防技术的相关图书,结合工程经验,系统地介绍了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工程应用和系统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各种实用技术措施;汇编了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电气常用法规条文。 本书不仅可作为电气设计工程师使用的工具书,还可作为消防电气施工、安装、监理、维护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