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 图说 的方式,即使用大量的插图帮助读者学习消防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其内容较为新颖,工程实用性强。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消防系统及工程基础知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灭火系统;防排烟及通风系统;防火卷帘与消防电梯;消防广播与火灾事故照明;消防控制室与联动控制系统;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调试;消防工程案例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暖通空调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建筑弱电技术、暖通空调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本手册根据城镇建设的需要,汇编了工业排水设计的有关方法和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排水管道、工业料渣水力输送、工业污水处理前期工作及常用预处理、我国若干主要工业污水处理所用流程及多项实例,并附录有关排水标准。 可供给水排水、环境保护专业设计人员使用,有关科研、基建、厂矿企业、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当今世界采用的几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经济特点,并进行了简要评述。书中论述的重点是与地铁和轻轨这类传统型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的部分,内容扼要,资料数据丰富。
城市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作为仅次于语言的人类的第二大创造,成为其灿烂文明的见证和世世代代人民的集体记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成了城市开发建设的绊脚石。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今天的部分城市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历史环境保护、文化资产活用、地方特色维护等课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大量的文物古迹、近代建筑、历史街区、文
本书系以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为主题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交通规划框架设计、资料采集与交通调查、城市活动区位建模、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城市交通网络分析技术、道路网络规划方法、城市客运系统规划方法、大城市辐射交通规划方法、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评价、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优化理信纸以及上述理论方法的应用实践。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部门,交通工程规划设计部门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外燃气空调的技术成果,介绍了燃气空调种类、发展燃气空调的意义,以及我国燃气资源概况与外燃气空调的发展概况;燃气基本知识;燃气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种类、工作原理、型式与结构、机组特点与选型要点: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选型要点与经济性评估;燃气锅炉的基本特征和性能指标、结构特点、选型要点、自动控制与热工试验;热电冷联产的原理、系统与装置、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为了促进燃气空调的应用技术的提高,专章介绍了燃气空调工程应用,详细介绍了燃气空调的工程设计与典型工程应用实例。还介绍了外厂商生产的燃气空调产品的特点、性能、规格、技术参数。 本书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图文并茂,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书,适用于从事燃气空调专业设计、制造、安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自辽代在此建南京城以后,金、元、明、清四朝均在此建都,而明清两代北京城的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典范,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瑰丽的文化奇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规范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北京规划建设五十年》对北京市1949年以来的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设想、规划设计思路,重点阐释了北京规划建设在北京的政治、文化活动、经济发展、居民小区、基础设施、旧城的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应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当前北京规划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北京五十年来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书以实用供配电技术为中心内容,有重点地解答了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问题,再版作了必要的修改,突出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问题。全书共分十一章,540题。主要内容有:变压器、互感器、电容器、输配电线路、高低压配电装置、电气照明、电工测量、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供配电系统的新技术、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等。 本书可供供配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人及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也可作为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教材。
世界上的城市正遭受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的“摧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汽车的持续增长。无视环境和公共健康的问题,仅从个人出行舒适的角度出发,小汽车显然比公共汽车或其他交通方式更具有吸引力。许多大城市采取了改善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措施,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或者至少引导人们以不同方式使用小汽车。 本书考察了诸多此类尝试,枚举了世界范围内的案例,对建筑师和规划师设计的“交通建筑”和其他城市规划项目进行了分析。书中探讨了新交通系统的改进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如同今天的高层建筑必须与配备电梯一样,建议今后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都应提供自动水平移动的系统,从而使未来城市发展可以不依靠私人小汽车。 作者简介: Brian Richards(1928—2004),一位英国建筑师、
“空间”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科学的研究核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镇化,即城镇的群体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主体趋势。如何适应并积极应对,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书是本系统研究城镇群体空间的专著。将传统城镇、区域空间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构建了城镇群体空间的完整框架,凝练了其演化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与方法,架构了“城镇群体空间管治”的体系。 本书运用大量材料的丰富图件,广泛进行外对比研究,并着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实证剖析,理论与方法并重,反映了外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本书适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空间经济、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