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在外观形制上采用了《始平公造像记》画界格的方式,应该说是以一种恭谨的态度来对行的,加之书刻的俱精,有纤毫毕现的感觉,所以在北魏造像中属于上乘之作。同时这是一件典型的隶楷交错的造像记,楷意大于隶意,在其用笔中我们已能清晰地感觉到唐楷法度森严的几丝气息,如有些字已接近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用笔和结体特征。然而这一件北朝时期的造像记作品,正处在逐渐被雅化与整合的过渡期,所以尽管整体上欹侧感不强,但某些局部的处理依然体现出北朝书法一贯的自然天真的特点。临写此造像记,在笔上以露锋方笔为主,提按转折须交代清晰,结字上以方居多,要适当保留一些隶书的波磔点画以增强古趣。对某些结构的处理,既要考虑其视觉美感又不能过分追求离奇的怪异的造型,以免破坏整体气息效果。应该说,临
本收内容简介: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佳作如林。如何对古书画进行鉴定、欣赏、品评和研究,是摆在后人面前的一大课题。由于古代名家书画极其珍贵,价格高昂,求者甚众,造就为仿品提供了广阔市场。故历来赝品泛滥,往往百无一真,既有书画家同时代人作伪,也有后世作伪。由于伪作的数量远远超过真迹,能辨别真假者寥寥,以至明代书画收藏鉴赏家张丑感叹:『书画卷轴之事,解者亿不得一耳。』学会鉴别真伪,这是收藏、鉴赏和研究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通过师授、多阅真迹、多看今人鉴赏书籍外,古人有关书画的著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数据。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历代行草名帖: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为洒金笺卷,从中可尽窥董氏书法风貌,为书学的理想范本。
中国书法,魏晋南北朝时,各体俱备。到了唐朝确立了完整的规范和品评标准。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以唐代法书作为学习的范本。 唐以后的宋代,出类拔萃的文人们,以深广的学识、极其成熟的艺术心理,理解和掌握了唐以来的规范,熟练地运用这些规范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对前一代的,不是故弄玄虚的胡来,而是真有些“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劲头了。自唐始,高度发达了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宋代都有自己开宗立派的大师。
《近代书法林品藻录》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给予考评,而是以司空图《诗品》为纲目,首先将120位入选的书法家按书法风格,或人物性格,或职业特点,归为24类,再逐一品评。入选人物为1900-1999年间去世的书法家。 每个书法家单独占一条目,每一条目由正文、图例说明、图片三部分组成。正文采用浅显文言,每一人物之末,系以“赞”为总结;图例说明则用白话写成,文辞直白,观点鲜明,其内容或研究艺术流派,或介绍作品背景,或谈论相关掌故,但怕有内容都与图片呼应;所选书法图例,来源慎重,首先排斥有争议或疑伪的作品,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作。 本书评说事件,月旦人物。偶然涉及文献典章,皆生动有趣。凡所陈说,虽伏文掌故,坚持言出有据。一般艺术爱好者、旧文化的关心者,皆可把玩欣赏,专业研究者于书中所陈述之细节、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