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有效的疗法能够治愈这种疾病,所以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地去了解它、防范它,使它不能危害到我们自身。本书汇集了众多专家的智慧,针对人们对预防控制各个方面最关心的100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体贴入微的解答。
本书在重点突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侧重介绍临床工作者在医疗卫生实践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本书主要供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的参考价值。
2011年9月国家卫生部发布《医院评审暂行方法》[卫医管发同(2011)75号],随后陆续发布《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卫医管发(2012)2号]《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卫办医管发(2012)57号],新一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没有“核心条款”(在标准中以“”标识,共计33项),要求所有核心条款都必须至少达到“C”级,才能通过评审,“核心条款”具有“一票否决”的特性。本书结合我国二级综合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范例,对每一个“核心条款”分别从政策背景、标准解读、资料准备、关键要素、涉及部门和内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实践探索,为二级医院做好内审和自评提供了操作指南。该书既可作为二级综合医院开展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内部
DavidA.Warrell编著的《牛津传染病学(第4版)(精)》原版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汇集了国际上知名专家。该书将有关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隔离措施、治疗方案、预防手段、管理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对传染科医生极具临床指导意义。
《实用预防接种手册》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专家组织编写,目前为部针对预防接种工作,内容较全面、规范、实用的参考图书和工具手册,目的在于规范预防接种全过程,确保此项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安全开展。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6章。上篇主要介绍了预防接种实施过程的规范运作及相关知识。从历史沿革,基础知识,接种的冷链、疫苗,接种资料和信息化管理到相关法律,健康教育与心理,督导、考核和媒体应对以及相关疾病和异常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都一一作了介绍和说明。下篇则尽可能从每种疫苗的名称、种类、研发简史,储存与有效期,规格、剂量和用法,接种对象与免疫程序,禁忌证与接种反应,使用注意事项,可预防的疾病及免疫效果等方面介绍了57种生物制品,其中细菌类疫苗20种,病毒类21种,其他
MichaelB.Gregg编著的《现场流行病学(第3版)》与前两版相同,堪称为一部具性的系统介绍现场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用指南和操作手册。第3版对大部分章节的内容做了更新和扩充,突出了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理论体系和基本方法。着重阐述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现场调查的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和发布,以及爆发疫情的干预和应对。还阐述了现场流行病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与法律、托幼机构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关系,以及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协作、低收入国家的援助等特殊问题。在第2版增加了现场流行病学在生物恐怖应对、自然灾害救援、职业病和职业伤害处置中的作用等内容的基础上,第3版又增加了免疫预防和环境相关疾病爆发调查两章,并且给出了应用实例,使现
本书用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讲解统计学,力争让初学者看得懂、学得快,本书不谈原理,只讲实操,拟打造一本看得轻松,上手迅速的统计学佳作。其内容涵盖了:医学统计学故事、统计学临床应用、医学科研中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原则、;手把手教你解读生存曲线、如何正确认识“P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随访资料的生存分析、基于Stata软件的统计学实现、生物统计学家、临床研究的幕后高手和如何用Sigmaplot绘制ROC曲线等等。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1 树立精品意识,认真贯彻“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基本要求,努力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为一体的思想贯穿于全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三级预防策略,树立大卫生观和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地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护理诊断,促进健康,更好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 2 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构建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在内容编排上,既反映了预防医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体现了高职高专层次预防医学教学“内容精练”的特点,很好地把握住了“全”与“精”的关系。全书围绕“预防为主”这条主线,介绍了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阐述了疾病控制与预
本书共17章,概述了肺结核的发病学、现代控制策略、临床分类和表现,详述了肺结核的诊断与冶疗方法,包括实验室诊断、内镜诊断、病理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化学药物冶疗和各种辅助冶疗方法,以及咯血、气胸、并发肺部感染和耐药性肺结核的冶疗等。作者长期从事结核病防冶研究的临床工作,为编写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的内容科学、新颖、实用性、指导性强、适于临床医师、结核病防冶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参考,亦可供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参阅。
本书传承了《流行病学进展》系列丛书的理念与风格,着重介绍近年来外公共卫生领域和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热点或重点问题的研究进展,特别对传染病流行学的研究进展加以重点介绍。与《流行病学进展》(1~10)卷相比,本书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1.系统介绍了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2.系统介绍了、结核病等流行情况严重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进展,同时,介绍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消灭后的流行病学问题,为新时期传染病的控制提供策略依据。 3.对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中的方法与技术问题,如传染病监测整合策略、地理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现场流行病学以及医院感染等方面的问题也作了详细的介绍。 4.对慢性非传染,如心血管疾病、儿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以及精神
本书主要介绍2023年度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卫生资源等内容,还附加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省卫生状况、世界主要国家卫
当今的医疗环境,医疗机构面临着预防和控制感染(IPC)问题的诸多挑战,医院感染、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疾病的暴发、传统疾病再度涌现和新疾病的发生、疾病流行和生物恐怖的威胁等,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都使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优先考虑的问题。本书着重讨论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的危机,概要国际联合委员会(JCI's)评审标准的要求,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IPC专业人员和其他医务人员提供质量改进的理念和分享不同医疗机构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在卫生领域的任何进步对世界都将产生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并完善我国的医疗政策、制度以及医疗技师持续改进,北京大学医学部(PUHSC)与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于2007年9月签署了关于共同成立PUHSC-JCI医疗技师研究所的备忘录。
本系列丛书在强调扩大的、综合的、全面的干预策略同时,力争突出各分册特点,从形式到内容自成体系。该丛书以基层防治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密切结合中英性病防治合作项目在云南、四川两项目省的实践经验,简明介绍了开展干预和关怀工作的技术手段,并解答了一些在实施干预和关怀中遇到的常见的问题。本书共分为四章,围绕关怀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开展关怀的准备工作和如何实施关怀支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重点介绍了实施关怀的步骤,包括社区动员和促进当地关怀支持的政策开发;阐释了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如何为感染者提供关怀与支持;特别介绍了感染者参与关怀的意义和活动。为便于学习和操作,书中多处采用了流程图的方式,系统介绍了工作的步骤。此外,全书还收集了来自两省项目地区72个案例和116幅现场活动照片,以实例说
本书介绍了治疗带状疱疹、毛囊炎、足癣、银屑病、痤疮、荨麻疹、白癜风等70多种常见皮肤病的妙法良方千余首,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食疗法、按摩疗法等,所选方法实用、通俗易懂、疗效确实,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本书适合皮肤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从事皮肤病诊疗的相关医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