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分两个专题进行研究,专题一为新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重点跟踪了远程诊疗技术、健康码技术、无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案例;专题二为国内外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了中国国家一体化应急信息平台的搭建、中国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及中国应急预案编制等问题,同时研究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并对我国应急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本次防疫诊疗中,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诊断、分期、动态评估和疾病转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图谱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影像专家编写。内容针对影像和临床医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实际临床工作需求设计,收集了30余例典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HRCT和同步超声影像图进行对照分析,试图为临床一线医师床旁快速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实时影像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实时精准诊断和治疗能力。 本图谱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部超声和CT的影像基本征象、诊断流程对比并列呈现,有助于影像科、呼吸科、急诊科、ICU和超声医师在短时间内对疾病诊断、分期与动态评估等。
《医用统计方法》(第2版)是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及外统计师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历年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及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编写而成。本书重点在于讲清各种统计方法的意义、原理、计算原则、适用条件及结果解释等,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在统计中应用的内容。 鉴于分类数据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重要,而统计书籍很少介绍的情况,第2版在这方面大幅度增加了各种CMH分析方法,并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扩展。鉴于临床研究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临床试验设计、医学检验指标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分析方法以及成组序贯检验等内容。在多变量分析方面增加了对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1个监测点组成,总监测人口7 300多万。主要收集死亡个案和人口信息。该系统每年出版一册年度分析报告。《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简要介绍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工作的历史和目前工作情况及流程,给出了死亡和人口资料的汇总方法、基本结果和统计表格。 本书为读者了解我国人群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顺位,以及死亡变化趋势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