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承和发掘中国医药学遗产,使中草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委托,本着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药物易找的原则,选择了民间常用而且疗效较好的中草药,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并参考 腾文献资料,编著成这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收载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临床常用中草药100种。每种按名称(别名)、来源、形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能、用量、禁忌、验方和附注等项编写。全书还收载疗效较好的验方433条,分别见于每种中草药验方项内。目录的编排按笔画多少为顺序。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适合基层医生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研究和资源开发者参考。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2)》以实用为宗旨,故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兼收并蓄,并取图文对照形式编排。全书共收载中草药720余种,彩图730余幅,分三册出版。册收录207种,以华南地区常用中药为主,其中相当部分为该地区习惯用药,故有一定的地区特色。第二册收录230种,全为植物药,主要是我国南部、东部和中部疗效较确切的民间草药和部分中药,故该册对热心研究民间草药的人士特别有用。第三册收录280种,其中动物药约80种,矿物药约40种,并于植物药中选收我国产名贵中药近20种以及部分进中药材。这些内容在通常所见普及性中草药书藉中尚不多见,故可补其不足。
医药科技飞速发展,大量新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许多老药在临床上也得以新用。新老药物能否配伍应用?药物配伍应用后是否安全、有效?这些问题是临床治疗时需要常常面对,而又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 为了方便临床合理用药,我们以原来的“256种注射剂配伍变化检索表”为基础,引入了近年来大量的药物配伍变化新信息和药物配伍实验结论,剔除了原表中现已不用或少用的40种注射剂,并收载近年来在国内新上市使用的90种注射剂,重新编写了“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和便于广大医、药、护工作人员应用的姊妹篇“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并在书后增加了14篇附表,以期给各位同仁提供一套更加安全、有效、翔实、便捷的临床实用药物配伍工具书。 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永无止境的。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
《中药助学歌诀》以歌诀形式概括了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其中上篇介绍了中药基本知识和中药的六种归纳方法;下篇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为蓝本,对466味中药作了系统介绍。全书共载歌诀近700首,或七言,或五言(少数六言),押韵顺口,易诵易记。可作为在校医学生学习中药学的辅助教材,也可供在职中医师、中药师和爱好中医中药的朋友阅读参考。
本图谱以实用为宗旨,共收载我国中药材: (一)华南地区165种 (二)西南地区165种 (三)华东地区164种 (四)华北地区154种 (五)东北地区166种 (六)动物、矿物类103种 全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编排,每种药材的描述内容包括:药材名称、别名、来源、原植(动)物形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功能、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彩色照片包括药材原植(动)物、药材或饮片。
中医临床的理法方药,其中“药”是基础,研究、学习名医名家运用药物和使用方剂的心得、体会、经验,不仅对初涉临床的青年医师有所帮助,而且对经验老到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很好的学习、补充和提高技艺的途径。 譬如说,常用中药“黄芪”,岳美中先生言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耆”也,善治诸虚赢弱;焦树德先生用黄芪治过早搏动,临床疗效肯定;谢海洲先生用黄芪治单纯性肥胖,坚持数月,无不效验,但黄芪用量应在150~250克为宜,若黄芪每剂少于60克,则益气利水消脂作用甚差;赵锡武先生用黄芪治臌胀,认为臌胀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扶正固本为先,兼以利水化瘀,祛湿理气,寓消于补,祛邪而不伤正,用大剂黄芪益气扶正利水;周凤梧先生用黄芪治重症肌无力,极其效验。诸家用黄芪一味,有治满懑短气
这本版的关于药物与母乳喂养的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药物与母乳喂养(2006第12版)》就全球范围内母乳喂养与药物使用提供了最全面的、通俗易懂的信息,被公认为该领域的著作。《药物与母乳喂养(2006第12版)》的作者是著名的临床药理学家ThomasW.Hale博士,他为读者提供了关于各种药物用于哺乳母亲和婴儿的相对安全性的资讯。《药物与母乳喂养(2006第12版)》内容丰富,收载了814种药物.维生素、中草药、疫苗,介绍了它们在哺乳母亲中的应用,同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造影剂和常用感冒药的表格。
《临床合理应用手册》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黄世敬、翁维良精心编著。《临床合理应用手册》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阐述组方原则、常用剂型、合理用药、储存与保管等基础知识。各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常用及部分有毒的药物组成、功效与适应证、现代研究、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其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实用性强,对临床医师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供临床医师、中药研究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