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原理(第3版)》是国际古生物领域一本颇有影响的基础图书,已出到第三版。《古生物学原理(第3版)》即第三版(2007年)的中译本。书中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做了较大改动,吸纳了近些年来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众多热点研究的新进展,内容全面系统。对地质古生物读者而言,《古生物学原理(第3版)》不仅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而且同样可作为地层古生物专业人员了解国际前沿的重要参考。
本书以3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广泛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识别特征;论述了新疆盐生植被的主要类型、群落概貌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根据大量的土壤调查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主要盐生植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及其耐盐机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新疆盐生植物划分为八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有开发潜力的盐生资源植物的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共收录盐生植物305种15变种7亚种,涉及38科,124属;收录照片377幅,为人们认识和识别盐生植物,了解新疆的盐生植物概况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适合农、林、畜牧、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盐生植物爱好者参考。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
本书为科学哲学方法论的经典之作,阐述了关于科学说明逻辑中的有关问题。
本书是作者几十年来从事植物系统学研究和教学的成果总结。全书以系统发育进化理论为基础,较全面地介绍了张宏达种子植物分类系统。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将种子植物门划分为前种子蕨植物、蕨叶种子植物、肉籽植物、松柏植物、前有花植物和有花植物六个亚门,指出从种子蕨至有花植物是一脉相承、承前启后的。全书以亚门、亚纲和目为主线,以代表科、属为主体,配合大量精选插图,着重讨论各大类群的系统和演化关系,包含了种子植物系统学的主要内容。本书供种子植物系统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