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成电路测试 理论、方法与实践》全面介绍数字集成电路测试的基础理论、方法与EDA实践。第1章为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导论,第2~9章依次介绍故障模拟、测试生成、可测试性设计、逻辑内建自测试、测试压缩、存储器自测试与自修复、系统测试和SoC测试、逻辑诊断与良率分析等基础测试技术,第10章扩展介绍在汽车电子领域发展的测试技术,第11章对数字电路测试的技术趋势进行展望。 针对每一种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本书一方面用示例讲述其技术原理,另一方面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商业工具对具体实例演示技术应用过程(EDA工具应用脚本及其说明可在配套资源中下载),并在每章后附有习题。通过本书,读者一方面可以学习到基本的测试理论和相关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当今芯片设计流程和EDA工具链中测试技术的运用和实践有所了解。 《
《伺服系统原理与设计》是为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编写的教材。原书由胡祐德、曾乐生、马东生共同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肖春林教授主审,于1993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获第三届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二等奖。因教学需要,在广泛听取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1998年由胡祐德、马东生、张莉松对原书进行修订。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和兄弟院校使用证明,此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元件、电机及电力拖动、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掌握伺服系统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基于信息时代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分析并比较了各种可编程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特点,阐述了系统级fpga的优越性,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本书并不从已有的商用fpga器件和软件工具的角度介绍系统级fpga的结构和应用技术,而是从可编程性这项核心技术出发,介绍了实现可编程性的底层硬件结构、设计数字电路所需要的eda算法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然后以商用fpga器件和软件工具作为示例说明。这样可以把握商用器件结构及其开发环境的技术途径、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交互过程。《系统级fpga设计与应用》共有7章。在第1章介绍数字信息技术平台后,第2章开始介绍与软件可编程性相对的各种硬件可编程技术和可编程硬件资源结构。第3章从通用型cpu的编译流程出发,介绍基于fpga
本书以CadenceAllegroSPB16.2为基础,以具体电路为范例,详尽讲解元器件建库、原理图设计、布局、布线、仿真、CAM文件输出等PCB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原理图输入及器件数据集成管理环境的使用,中心库的开发,PCB设计工具的使用,以及高速信号仿真工具的使用等。无论是对前端设计开发(原理图设计),还是对PCB板级设计,以及PCB上的高速电路分析,本书都有全面的参考和学习价值。本书适合对PCB设计有基础的中、高级读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子及相关专业PCB设计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高级电子产品研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阴翳礼赞》是日本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收录了《阴翳礼赞》《懒惰说》《恋爱与色情》《回忆少年时代的食物》等11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经典随笔集。作者从看似平凡、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提取对艺术和生活的感动,并以独特的观点进行细致、真切的表达,让我们发现生活细节中的阴翳之美。不管是一幢普通的建筑物,还是去过的某个餐厅,甚至是家里的厕所,谷崎润一郎都从美的角度与你娓娓道来。
《集成电路速查大全》共分七章,分别列举了TTL集成电路、CMOS集成电路、常用的模拟集成电路、存储器、接口集成电路、集成稳压器的功能,引出端图及一部分典型应用电路。附录介绍了有关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集成电路速查大全》可作为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和无线电爱好者的简明手册,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电类专业有关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参考书。
本书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典教材。本书分三部分:基本单元、电路设计和系统设计。在对MOS器件和连线的特性做了简要介绍之后,深入分析了反相器,并逐步将这些知识延伸到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控制器、运算电路及存储器这些复杂数字电路与系统的设计中。本书以0.25微米CMOS工艺的实际电路为例,讨论了深亚微米器件效应、电路化、互连线建模和优化、信号完整性、时序分析、时钟分配、高性能和低功耗设计、设计验证、芯片测试和可测性设计等主题,着重探讨了深亚微米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和启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课程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这一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来从事射频测试和测量的经验和实验结果,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射频器件和射频系统的测试和测量问题,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测试案例。本书分为12章,其中第1~6章(器件篇)介绍了应用于射频测试和测量的各种无源和有源器件的测试和测量;第7~12章(系统篇)介绍了射频功率、大信号S参数、天馈系统、互调、杂散以及功率放大器的测量。第2版增加了一些实用性射频测试和测量的内容,包括无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研究,有关频谱分析仪幅度测试精度的实验,以及保证射频和微波测试精度的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