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叙写了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胶济铁路由一条殖民铁路转变为富民强国之路的发展历程。胶济铁路是20世纪初德国在山东修建的铁路,不仅是山东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早期的铁路之一。胶济铁路的影子一直隐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还是“一战”期间发生在青岛的日德之战,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这条铁路的存在,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一条铁路对中国历史的书写力量。编者立足胶济铁路运营管理者的主体视角,全方位回顾了胶济铁路百年发展历程,深刻地揭示出了一条铁路不畏强权、坚韧不拔、奋发图强、走向辉煌的改变过程、内在规律和个性特征。百年胶济编撰成书,既是展示济南局集团公司近年来在铁路历史文化保护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对百年胶济历史发展的全面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本书主要介绍了膨润土的性能、加工方法及应用,反映当前外在膨润土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新成果。全书共分8章,章为概述,第2章为膨润土的性质,第3章为膨润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研究方法,第4章为膨润土与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相互作用,第5章为膨润土的加工,第6章为膨润土在环境中的应用,第7章为膨润土在医药、临床方面的应用,第8章为膨润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实用价值。可供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材料、化学、环境化学以及化工、轻工、建材、新材料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分析产业发展全貌的角度出发,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及光伏、新型显示等泛半导体产业,系统剖析了全球和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从产业运行、行业特征、重点区域和企业情况等维度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全书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企业篇、展望篇;围绕泛半导体领域,分为光伏篇和新型显示篇。
本书在阐明光致发光材料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的基础上,地阐述了无机发光材料各种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备工艺;全面介绍了各类新型照明器材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重点叙述了PDP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和制造工艺,并对长余辉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融无机光致发光材料的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及应用于一体,既有理论性,又密切结合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生产实践。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发光材料与器件研发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在简单介绍碳酸钙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碳酸钙的用途和工业发展简史后,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轻质碳酸钙生产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检测分析方法等内容。本书对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的工业生产也作了简单介绍。同时在附录中列出工业设计、工业生产和检测分析所需的标准和数据。本书可供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阅读,或作为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工业生产的职工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生活性碳酸钙和超细碳酸钙科研、教学、设计人员以及橡胶、塑料、造纸、涂料等应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具有代表性的C3I系统为主线,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基本原理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设计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全书共分七章,章介绍多传感器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及组成,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分别为多传感器系统状成估计,数据关联原理和方法,航迹融合等,第七章简单介绍了C3I系统所用到的几种主要传感器。 本书是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应的各个学科的士研究生编写的,也可供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此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参考。
本书详细讲述了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电磁兼容设计理论,作者通过应用对策、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图表曲线、经验法则、背景理论以及计算机工具,来帮助读者解决电磁不兼容的问题。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编著缘由与内容概述,对电压、电流、场和阻抗的思考,电场,磁场,电磁场,干扰模型,系统内的措施,大气噪声、电磁环境和限值,EMC工程和分析,计算场的数值技术以及抗扰度试验的模型。为了便于读者加深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每章都附有习题和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