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 沧海桑田是否是人们对大陆漂移的早期想象? 魏格纳在本书中提出,在石炭纪以前,地球存在一个巨大的陆地——泛大陆。后来,由于潮汐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伴随着地震和火山喷发,泛大陆发生破裂和漂移,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书中魏格纳给出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及气候学证据,解释了南极为何会有煤层、澳大利亚为何会有众多的古老生物等自然科学谜题。大陆漂移学说(精)是人类科学认识上的一大革命,开创了地球科学史新纪元。
《镁及其合金的焊接》一书整理、汇总了国内外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总结、分析。全书介绍了镁及其合金的金属学知识、性能,焊接方法(包括TIG焊、MIG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扩散焊、钎焊、搅拌摩擦焊、电阻点焊等),典型镁及其合金的焊接材料、工艺、接头组织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异种金属的焊接,包括异种镁合金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钢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非铁材料(铝、铜、钛)的焊接,镁基复合材料的焊接等。本着在理论上讲透,实践上讲够的原则,尽量为读者提供比较丰富的、全面的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知识。 本书可供从事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的科学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
《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重量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近期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很好读本。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铸钢件、铸铁件和有色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相关的技术内容,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工艺设计概论、铸造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的设计、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补缩系统设计、冷铁设计、典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实例、特种铸造工艺、铸造工艺装备设计、铸造工艺新技术。本书全面贯彻了铸造领域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技术内容新,实用性强。书中工程实践内容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应用实例,还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便于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供铸造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现代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卷》主要介绍了铝、镁、铜、铅、锌、钛、稀土和贵金属等典型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氧化铝、铝电解、镁冶金、铜冶金、锌冶金、铅冶金、贵金属冶金、稀土冶金和钛冶金等内容,各章均按照金属提取或制备过程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提取工艺的发展历史、基本化学原理、主要工艺流程和设备及原材料特点等内容,力图通过详细的原理及工艺介绍使读者了解和掌握有色金属冶金的基础知识。 《现代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卷》涵盖了轻、重、稀、贵等多种有色金属提取冶金原理与工艺,具有较强的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校冶金工程及相关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在钢铁工业中,炼铁系统是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要全面贯彻《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炼铁方针,高炉工艺设计必须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此,设计大师项钟庸等炼铁专家、教授合作,在编写国家标准《高炉炼铁设计工艺规范》工作的基础上,编著了《高炉设计——炼铁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书。全书分16章共120万字,分别介绍了炼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精料要求和降低资源、能耗以及强化冶炼的对策、措施和途径,工艺计算,设备设计和选择以及长寿的条件和措施,炉渣、煤气等二次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自动化技术等。书中结合审定中的《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在阐述和总结高炉工艺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包
本书是从事钢锭和锻件超声波检测、金属原材料超声波检测等检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一本参考用书,可为炼钢厂、锻造厂和热处理厂等相关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对有关科研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具有的借鉴作用。
本书汇集了外铌钽冶金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经验,系统阐述了铌钽冶金的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书中以铌钽冶炼工艺为主,同时还包括铌钽矿物资源及资源再生、工业卫生、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分析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以及世界铌钽工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铌钽冶金中间产品的制取和高纯化合物的制取;为求知识全面性,还简要介绍了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工艺方法。 本书注重理论与生产工艺实际相结合,在详细介绍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的同时,做了冶金基础理论的论证、冶炼机理的阐释。本书在程度上具有工具书性质。 本书可供从事稀有金属冶金生产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稀有金属产品应用单位的决策、管理部门人 员参考。
本书是《稀有金属冶金与材料工程丛书》之一,共12章,系统地阐述了钨钼冶金的理论基础及生产实践。内容广泛,涉及钨钼及其化合物性质、钨钼资源、提取冶金、硬质合金、钨钼合金、致密金属及其制品生产及材料深加工、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钨钼经济等领域;收集了外的资料,钨钼内容并重;在内容上既注意成熟理论及生产技术的介绍,也注意了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动向的归纳。 本书可供冶金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改善各种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及研究其冶金学现象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写作上力图用目前公认的学术理论来分析、介绍过去的学术观点和最近的科研成果,以期对未来钢铁技术的发展会有所帮助。本书可供焊接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方便读者理解,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给出了大量的注释。 本书重点介绍了船舶、压力容器、桥梁、海洋工程结构、输油电气管线、建筑结构等典型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和焊接冶金学。 书中以从早期的焊接技术到当代的先进技术进行了介绍,由于篇幅限制,对某些文献也未能详细介绍。本书为科技书籍,除个别情况外,省略了开发新钢材、新技术的公司名称及商标。全书力图采用规范学术用语及单位,然而对不同时代的物理量单位也未能完全统一,近年来的研究成
杨树明、石富、李峰、杨洋、岳广明编著的《矿热炉设计与应用》从矿热炉冶炼工艺角度剖析了矿热炉装备,以通过优化矿热炉装备提升冶炼工艺的水平,全面介绍了矿热炉冶金原理、设备及自动化,着重介绍了矿热炉电热原理和熔池结构、矿热炉工艺计算、矿热炉参数计算和选择,并给出了矿热炉计算示例,探讨了矿热炉的节能技术以及余热余能的利用。 《矿热炉设计与应用》可作为矿热炉设计、建设、研发单位技术人员,矿热炉冶炼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有色金属系列丛书:中国锆、铪》概要介绍了锆、铪工业的发展简史,锆、铪金属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锆、铪的矿物资源分布及应用,硅酸锆和锆英砂的生产技术,锆化学制品的生产技术,二氧化锆的制备技术,锆陶瓷的生产技术,电熔氧化锆的生产技术,金属锆的冶炼及加工技术,金属铪的冶炼及加工技术,锆质设备的制造及应用,含锆废料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等知识,还含有锆、铪行业的标准及资本运作,国内外的主要生产商等内容,是一部对中国及世界锆、铪工业进行全貌描述的工具书。 《有色金属系列丛书:中国锆、铪》适合锆、铪业工作者和关心锆、铪工业发展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属于工具书,把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类钢材的成分性能、钢材的焊接性、焊接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逐一加以说明,又把各类钢材配套用焊接材料的成分性能、焊接方法及规范参数等也分别加以介绍,为工程施工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及背景资料,供用户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选择了七个类别的钢材,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及微合金钢、低温钢及超低温钢、耐候及耐海水腐蚀钢、铬钼耐热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还有一类不属于钢铁材料的镍基耐蚀合金,是广泛使用的耐腐蚀类材料。 在焊接方面,根据焊接方法的不同,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可分为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剂等;不同焊接材料所对应的焊接规范参数及施工措施等也各有不同,这在书中按照焊接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说明。 本书的内容集中在钢铁焊接施工上,首
《中国模具工程大典》共9卷,包括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塑料与橡胶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锻造模具设计、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压力铸造与金属型铸造模具设计、铸造工艺装备设计、模具制造等。 本书为第6卷,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基础、粉末冶金零件工艺设计、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目的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先进的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理论、方法、典型模具结构、经验公式和数据,增强工程技术人员对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的创新意识。 本书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研究和处理粉末冶金零件模具设计的各类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和启发的作用,也可供理工科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
通过技术路线图科学的制定方法和规范,广泛收集同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研究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内的 市场需求 产业目标 技术壁垒 研发需求 以及相关联的要素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制定出实用的、可操作的技术路线图。该书可作为政府制定相关领域规划、企业制定发展规划、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的参考资料。1.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背景2.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3. 广东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产业目标4.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的知识产权分析5. 钢铁基复合材料6. 铝、镁基复合材料7. 铜基复合材料等。
本书结合我国工业窑炉节能现状及节能潜力进行分析,讨论了工业窑炉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阐述了工业窑炉一般工作原理、工业窑炉燃烧节能分析、工业窑炉传热过程节能分析、工业窑炉热工控制系统分析和工业窑炉系统节能热力学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玻璃窑炉节能、水泥窑炉节能和其他工业窑炉节能以及先进燃烧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书中对各种工业窑炉所涉及的设计及节能理论做了详尽的介绍。本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能源和节能技术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为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增加冷轧板带材的生产将是今后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调整中,不仅应当关注冷轧板带产能的增加,而且还必须同步加强对板带冷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本文集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组织,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冷轧板带生产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状况及新的生产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本书以冶金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设卷,分卷或分卷合编出版。各卷均设有本卷学科全部条目的分类目录,反映条目间层次关系,以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和按学科知识体系查检条目。 本书以条目作为基本知识单元。条目由条题和释文组成。条题包括汉字标题及其汉语拼音和外文名称(属于中国特殊内容的条目,一般不附外文名称)。释文中包括必要的图表,较长条目层次标题的目录。重要条目释文后附有参考书目,供读者选读。条目之后列撰稿人姓名。 本书各卷的条目均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先按个字的拼音字母排顺序,个字相同时,按第二个字的字母确定先后,余类推。以拉丁字母开头的条题,排在该字母部中的相应位置;以希腊字母开头的条题排在本书全部条目的末尾。
本书从先秦时代写起,直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 按时间顺序,围绕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直至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展开。依托地质科 学发展的主线索,对其间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项目、重要成果、重要产 地进行了全方位论述。本书回眸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框架博大、构思精巧、 语言丰富,不失为地质学史著作编撰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这部著作记述和体现了老、中、青三代地质人的梦想,真实地还原了地质科学领域 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