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钱杏芳和林瑞雄等编著的《导弹飞行力学》主要内容有: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运动方程组的建立、简化和解算;方案飞行弹道;导引飞行弹道;初始假弹道;导弹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导弹弹体的纵向动态特性分析;滚转导弹弹体动态特性分析;导弹运动的自动稳定性控制。 《导弹飞行力学》为高等院校导弹总体设计、导弹制导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其他与导弹有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由尹晓冬著: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传入中国。由于战争的需要,西方火器成为最早受到明朝重视的西方技术之一。明朝中晚期传入的佛郎机、鸟铳、西洋火炮等西方火器提升了中国的火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弹道知识也逐渐发展起来。《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通过对明清火器文献的分析与解读,从技术史角度,对 16-17世纪传入的佛郎机、鸟铳、西洋火炮的制造工艺以及相关弹道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对火器史和明清科技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会从书中得到一些收获与启示。
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是制定公共的装备维修保障信息框架,实现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的有效途径,是装备综合保障研究领域的热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概论》系统地对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问题开展研究,在分析体系结构设计的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装备维修保障领域业务的特殊性,论述了业务、系统、技术三视图的体系结构体系;通过总结各类装备维修保障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的业务体系模型;基于处理核心业务所必需的支持系统,确定了各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系统体系模型;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系统技术参考模型;介绍了该体系的经典实施案例。《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装备维修
惯性技术与制导原理是弹道导弹控制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导弹惯性制导技术/高等学校教材》按照惯性制导基础知识、惯性仪表(陀螺仪与加速度计)、陀螺稳定平台、惯性制导原理、精度分析、惯性系统的测试的顺序,重点介绍了惯性制导的基本原理、惯性制导系统及其测试技术。《导弹惯性制导技术/高等学校教材》注重物理概念的介绍,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导弹惯性制导技术/高等学校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弹道导弹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惯性导航技术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准确制导武器领域科技发展报告》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三一〇所编
《视觉仿生成像制导技术及应用》共分为4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仿生技术、红外成像制导方面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及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对我们在视觉仿生成像制导技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概述;第2章至第4章为《视觉仿生成像制导技术及应用》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我们将鲎视觉、蝇视觉和人眼视觉仿生应用于成像制导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鲎视觉系统的侧抑制现象及数学模型、数字式非循环侧抑制网络、循环侧抑制网络、仿蝇视觉红外图像处理方法与模式识别、人眼视网膜尺度空间建模方法、生物启发的特定任务视觉算法、视网膜视皮层映射的实现算法及基于非均匀变换阵的图像处理与识别等。《视觉仿生成像制导技术及应用》供相关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是制定公共的装备维修保障信息框架,实现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的有效途径,是装备综合保障研究领域的热点。《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概论》系统地对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问题开展研究,在分析体系结构设计的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装备维修保障领域业务的特殊性,论述了业务、系统、技术三视图的体系结构体系;通过总结各类装备维修保障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的业务体系模型;基于处理核心业务所必需的支持系统,确定了各支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系统体系模型;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系统技术参考模型;介绍了该体系的经典实施案例。 《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体系结构设计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装备维
《鱼雷减振降噪技术/水中兵器技术丛书》系统地介绍了鱼雷减振降噪的理论、设计要求、设计原则和试验评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声学设计、机械运转装置振动控制、排气噪声控制、推进器及流噪声控制、振动噪声传递途径控制、声学基阵振动控制、振动噪声测试与评估等。《鱼雷减振降噪技术/水中兵器技术丛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程实用性强。 《鱼雷减振降噪技术/水中兵器技术丛书》可供从事鱼雷减振降噪的科研人员,以及在水中兵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试验和使用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