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本书的另一特色。
本书共分八篇二十章,以节能减排技术介绍为主线,兼顾结构调整(又以原料结构调整为主)和相应管理措施的介绍,从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的角度介绍了迄今以来付诸实践已经被证明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也介绍了一些外的成果。在主线框架下,对于具体技术基本按照技术原理、技术特征和参数、实践案例和取得效果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具有较强的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本书适合于从事制浆造纸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线操作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为一综合性的著述,注重纸和印刷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范围包括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上自二者最早出现,下迄19世纪末期,即手工业时代结束为止。全书分十章:首章绪论为全书的提要;纸和印刷(包括制墨和装订)各占三章;传播和影响也占三章,其中一章以纸和印刷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功能和影响作为结论。全书结构简明而有系统,内容分配平均,资料包括实物和文献,另有插图174幅,附录《中国印刷史书目》千余条,可供研究者作进一步的参考。
本书共分2篇8章,书中对造纸纤维和填料改性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与阐述,具体内容包括纤维改性技术和填料改性技术两篇。纤维改性技术(上篇)涉及的内容有:造纸纤维与纤维工程概述、物理法纤维改性技术、化学法纤维改性技术和生物法纤维改性技术。填料改性技术(下篇)涉及的内容有:造纸填料与填料工程概述、基于无机化合物类改性剂的填料改性技术、基于聚糖类化合物表面包覆的填料改性技术和其他改性技术(包括预絮聚改性、疏水化改性、基于聚合物胶乳的填料改性、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填料改性、纳米结构化改性、阳离子化改性、功能化改性等)。本书适合制浆造纸工程技术人员、制浆造纸科研人员、制浆造纸设备供应商、造纸化学品生产商与供应商、纸浆供应商与纸品营销商等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制浆造纸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以及
本书控制浆造纸的生产过程对造纸化学品的功能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国内外常用的和新型造纸化学助剂。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制浆化学助剂,介绍蒸煮和漂白化学助剂及废纸脱墨化学品;②造纸化学助剂,重点介绍湿部化学助剂尤其是新型助剂的功能特性、影响因素和应用技术等内容;③纸加工化学品,除对传统涂料印刷纸用化学品作了介绍外,还对情报信息用纸及特种用纸功能化学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本书可供从事造纸行业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造纸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
一、本辞典收集和解释有关造纸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词目2563条。插图177幅。二、词目以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各学科审定的正名为主,未经审定的测采取专业习用名称。三、词目中的相应英文若超过2个,中间用“或”定隔开。四、词目中的外国人名、地名等均按专业习惯译出,或附原文。五、一词多义的,分别用(1)、(2)、(3)列出。六、辞典正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音字按“四声”顺序排列,声调相同按“笔画”顺序排列。每条词目均有顺序号,便于检索。七、词目中字相同的,按第二字拼音字母排序;第二字相同的,按第三字排序;依此类推。九、辞典书前列有“汉语拼音检字表”和“汉字笔画检字表”,书后列有汉字词目索引。十、词目的个字按汉语拼音排序,以后以字数多少排列,从第二个字起排列。十一、辞典中的计量单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发明之一,发明者蔡伦的这一伟大创举,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及思想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造纸工业在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采用新工艺与装备,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不少国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纸和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造纸工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表现在大部分造纸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单位产品的水耗及能耗都较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成为造纸强国,我国造纸工业必须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技术是我国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清洁生产技
本书是一本较全面地介绍中国书画纸的理事、制造、品种和应用等有关知识及实际价值的专著,是作者积累了40多年对中国书画纸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书中有的内容是首次公开发表,包括从手工纸说起、中国书画纸史略、宣纸、古代书画纸、现代书画纸、中国书画纸的识别等。本书适合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者、爱好者、文物考古人士、图书博物馆工作人员、美术院校师生,中国书画的投资人、收藏家、造纸人士及其爱好者。
纸幅用涂布机进行颜料涂布,据认为超源于19世纪50年代,即约在发明台长网纸机后的50年。施涂装置可能是一种将涂料从涂料盘转移过来的辊筒形布子,而计量装置则可能是一种摆动着的抹涂料刷子。从最初的这种尝试开始,颜料涂布已发展成大有前途的具有科技活力的大型工业,而涂布纸在世界市场上份额的增长速度已快于非涂布纸的增长速度。本书试图深入了解这个活力的工业。 本书的宗旨主要是作为一本教科书。目的是编纂出一本能指导新近接触纸和纸板颜料涂布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专著。但除此之外,本书对那些早已熟悉颜料涂料的技术人员也是十分有用的。 书中试图尽可能多地保持欧洲的风格。这主要反映在著作者的经历中。这也可从若干涂料成分的简介和主要论述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