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帕克斯(Lee Parks)作为出色的摩托车教练兼道路赛车手,以清晰易懂的风格写作,揭开了专业人士所使用技巧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如何将技巧应用于街道和赛道骑行、解释了恐惧和专注的心理动力,以及如何真正驾控摩托车。 本书为您提供发展成为熟练、有成就且更安全的街头摩托车骑手所需的技术和知识,高质量的照片、详细的说明和专业的图表,突出了街头骑行的复杂性和正确的技巧。读者将更好地了解从制动、转弯到正确油门控制的所有内容,从而获得更令人兴奋且更安全的驾控体验。通过将技能分解为易于学习的小模块,本书提供了有效的骑行课程。 本书是运动、摩旅、巡逻和冒险骑手的指南,可以帮助读者在*短的时间内将骑行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又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本书为 中国高铁丛书 中的一种。高铁车站建设是高速铁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以往适合传统火车运营的火车站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营的需求。科学、现代、快捷、便利的高速铁路车站是高速铁路网络中重要的支点。本书攀今揽古,从世界上*座铁路车站讲起,重点介绍高速铁路车站的设计、建设、施工等内容。
随着磁浮交通技术走向工程化和商业化应用,人们对磁浮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是实现上述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书将中低速磁浮列车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对磁浮列车的状态监测、异常检测、故障诊断以及磁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本书是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承担北京和长沙等中低速磁浮工程项目、 十五 863、 十一五 、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以及 十三五 重点研发计划高速磁浮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总结。国防科技大学磁浮团队历经40多年的技术攻关,完成了电磁悬浮原理研究、集成试验、整车验证、运营线建设与维护的研制历程。全书以准确的数据、大量的仿真和现场试验为基础,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和高
本手册依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0)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钢板梁设计、栓焊连续桁梁设计、结合梁设计,并提供了相关参数及的常用设计资料。可供铁路及各部门桥梁和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上海高速磁浮示范运营线的商业运营,是高速磁浮系统技术应用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在上海磁浮线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技术人员在对德方技术转移的基础上,掌握了线路与轨道设计、制造和施工成套技术,并在复合式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大跨越要求结构等各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在上海磁浮线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的同时,为了促进常导高速磁浮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科技人员开展了长大干线适应性研究、国产化研究,在线路轨道领域,全面攻克了道岔、新型轨道结构体系和长定子工业化生产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为工程应用夯实了基础。本书结合作者参与线路轨道系统研发和运维工作中取得的粗浅认识,梳理多年来线路轨道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为介绍铁路车站的工具书,主编要内容包括:铁路车站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隶属关系、承办业务,以及车站所在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本版为修订再版 ,增加了新建线路及部分即将建成线路所属车站的各英内容。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作者具有主持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建设工作的经验,书中理论论述翔实,典型示例丰富;同时书中还收录大量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设计成果,使内容更加充实。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与实践》共分十二章六十四节。章介绍高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基本情况;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技术标准;第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总体设计;第四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车桥动力分析方法;第五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轨桥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徐变理论及控制;第七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沉降控制;第八章介绍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上部结构;第九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墩台与基础;第十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没汁;第十一章介绍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与桥梁支座;第十二章介绍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方法。 《高速铁
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中国铁路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的重要技术装备,是中国铁路技术体系和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可靠、高效的核心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明确了在系统集成、列控车载设备、地面RBC软硬件技术、安全通信技术以及系统仿真和测试技术等五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的标准体系,是指导CTCS-3级列控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系统评估工作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铁路信号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