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的只是共和国成立60年来遭遇各种灾害侵袭的基本事实与经过,以及可歌可泣的抗灾经历,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记述一个伟大国家从灾难中走向强盛的史诗般的纪录片。 祈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发展进程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谨以此序和本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
“地震”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严重的地震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21世纪科学前沿:地震》对地震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的级别、地震的类型、地震可能造成的后果,现在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预测地震,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
本书将近年有关农业保险、洪水保险、地震保险等保险制度,特别是旱灾保险制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梳理我国旱灾发生情况和特点、旱灾灾害损失和时空分布规律,论证建立旱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综合分析旱灾保险及其特点,阐述旱灾保险的性质、保障范围、保障程度等关键问题;全面总结归纳外政策性保险发展现状及可借鉴的经验,并作案例剖析;应用保险学原理,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旱灾保险制度框架;设计并比较不同的旱灾保险运作模式,推荐适合我国的旱灾保险运作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农业保险费率厘定方法的适用性,优选可操作性强的旱灾保险费率厘定方法,并利用典型地区的数据资料进行试算。
自然灾害事件的形成和演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无论是同一领域的灾害事件还是不同领域的灾害事件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引发、干涉、转化等复杂关系,从而形成灾害事件的链式反应过程,因此对灾害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关联性出发,统一地揭示各种灾害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共性规律。 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重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挖掘灾害事件演化过程中的共性,达到有效预测灾害的目的。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物理等学科,探索利用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及建模的思想,在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特征及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网络关键参数和抽象标准,建立复杂网络模型来研究历史灾害。《历史灾害数据挖掘与建模》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历史自然灾害的复
灾害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这不仅是因为诸如全球气候变化、病毒流行、空气质量下降等与我们每个地球人都有关系,也更因为,我们谁都说不清楚,在我们立足的土地上,下一次大地震会在哪里发生?会在什么时间发生?下一次大洪水会在哪条江河泛滥?会在什么时间泛滥……因此,人们对于灾害这个词,是相当敏感的,对于与灾害相关的每一条新闻,也都给予相当的关注。
《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介绍了外灰树花生产 ,重点介绍了灰树花高产高效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及袋式无公害栽培模式与管理技术。各生产环节的图表数据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共分七部分,详细介绍了灰树花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尤其在实用技术方面、生态安全方面,从无公害开发利用角度进行了介绍。设施化栽培技术、高糖肽品种为研发,母种分离、菌种生产、产品保鲜、病虫防治、微喷应用等方面,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都有所改进和提高。《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可供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科技推广人员阅读,对科研部门和农林院校的师生亦有参考价值。
谁能够想象,一个春天,如果失去了知更鸟的歌声,该会变得多么阴郁和寂寞? 《寂静的春天》是环保运动先驱、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用最后的生命完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作者从社会中一个长久被忽视了的现象入手,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所遭的剧变。卡森在书中徐徐讲述了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1992年被推选为50年以来全球超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 《寂静的春天》对世界上长期流行的“控制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口号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呼吁人们要反思自己对自然的无知与漠视,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
地震、海啸、飓风、洪水、蝗灾,恣意肆虐的自然灾害无情地吞噬着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难;1997年历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引发了各种灾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飓风迫使美国放弃一座大都市;还有那步步紧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里斯利剑”…… 本书历数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威胁的16大自然灾难,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并曾给人类带来过惨重劫难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详述灾难发生的前因后果、相关的科学知识、应对策略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探寻现代化进程中以自然灾害和环境危机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生态系统变迁的原因和规律,为最终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日本大地震启示录》由金圣荣所著,从日本地震发生的过程,对本国以及全世界造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出发,采用纪实手法,大量运用现场直击式的客观语言,为您真实呈现了“3·11日本特大地震海啸”的详实经过:从地震海啸过后满目疮痍的大地、人们对此次灾难的种种议论与猜测,到地震过后各国携手,共同抢救生命,扶持灾区的人道行为,再到大地震为日本留下的创伤乃至全世界产生的变化等……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特大自然灾害更加频繁,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外历史经验证明,如果一个国家救灾机制不完善,应对灾害出现重大失误,有可能引发灾区的社会动乱,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灾害社会工作研究》系统全面的研究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机制。
本书写出了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期间,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它是根据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写成的,而可持续发展经验是在里约热内卢与约翰内斯堡两次全球高峰会之间取得的。本书是供专业人员、决策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的,所以它概括了环境卫生一般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本书部分给出了概念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灾害管理中的环境卫生问题。框架包括了灾害管理周期中的内容,从准备和报警,到恢复与预防。为了制定计划与降低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准则;对组织和后勤方面的事务,也给出了实际指导。通篇强调在各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灾害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还要结合预先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本书还强调了在灾害与突发事件期间人群的脆弱性,并强调要把有能力并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士纳入环境安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