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星期天》,1930年由匈牙利作曲家Rezso Seress写出的一首动人乐曲。在纳粹当道的二次大战期间,世局动荡,人心惶惶,许多人在听了这首凄美乐曲,不禁动了轻生念头,同时选在星期日自杀。这股自杀风潮,从匈牙利开始蔓延至欧洲、大西洋彼岸,约造成140人自杀,后遭到匈牙利、英国等地禁播。成了著名的自杀圣乐。尼克·巴科夫以这首《忧郁星期天》为创作灵感,撰写成小说。二战前夕,纳粹横行的布达佩斯,一位叫做查波的犹太商人经营着一家餐馆,在这个热爱生活、乐于享受的城市,他过得轻松而愉快。他雇佣了一位钢琴师,这位气质忧郁、才华横溢的钢琴师创作了一支曲子,名叫《忧郁星期天》。
《西线无战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部自传体小说。作者让主人公“我”述说自己在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事实。内容异乎寻常的真实,加之淋漓尽致的描写,充分暴露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在作者笔下,受沙文主义煽动奔赴前线的“钢铁战士”既没有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更没有“保卫祖国”的崇高行动。他们充其量是消灭老鼠与虱子、用军粮换取占领区女人的情爱,为了不被杀死而去杀死而去杀人的“英雄”。“他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毁灭了”。
罗伯特·巴茉士(昵称波贝)是一个将继承万贯家财且不谙世事的花花公子,由于家庭及周围环境的熏染,使他成为一个心地矛盾、常常失去自我性格、怪戾残忍的人,强奸家中女佣,勾引公司女工,倒卖死人尸体,烧死汽车中朋友,都是为了表现他的力量。在多次作案后,巴茉士家族为了使其逃脱罪责,保住家族荣誉的清白,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杀人灭口。巴莱士后终于走上了一条家族为他铺设的自我毁灭道路,因过量注射毒品而毙命。 作者以独特的构思,细腻的笔触和曲折和情节,刻画了一个西方青年从堕落走向犯罪,乃至死亡的过程。 本书作者H·G·康萨利克是德国当代畅销的小说作家,共创作一百多部通俗小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十七世纪上半叶,德国各宗教派别、德意志皇帝和各诸侯之间的矛盾深重,冲突连绵不断,在经历了30年战争后,一批文人志士相聚在小城特尔格特,他们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在探讨诗歌、戏剧等严肃的学术问题的同时,还痛心疾首哀叹自身和祖国的命运;他们借助诗文,共谋祖国统一大业,可在高谈阔论的同时,又插科打诨,粗话连篇,荤话迭出,还“不拘小节”同女仆利女店主苟合;后他们甚至还共同草拟了一份“和平呼吁”,但一场意外的大火将聚会场所和“呼吁书”化为灰烬,文人志士们所有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烟消云散。 小说中描述的那些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等,德国历史上都确有其人,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的背后分别隐藏德国当今文坛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西蒙·达赫和格仁豪森分别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团体“四七”社的负责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
特奥多尔·施托姆(1817-1888),19世纪著名的德国小说家和诗人。1850年发表中篇小说《茵梦湖》,开始闻名于国内。 施托姆早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数量不多,但被列为德国*秀的抒情诗之列。不过题材较狭窄,写和谐的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居多优美的牧歌音调中夹带着淡淡的哀愁,留有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余音。 施托姆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绝大多灵敏写于19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晚年;都为中短篇,约有58篇之多。它们大多富有浓郁的诗意和抒情色彩。除《荔枝梦湖》外,施托姆的主要小说作品还有《在大学里》、《溺殇》等。 但在艺术风格上更能代表施托姆特色的当推写于1876年的《溺殇》。它被屠格涅夫誉为“杰作 ”,作者自己也认为这是他“迄今写下的好的作品”。它通过一对门第不相当的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遭到悲剧结局的故事,有力
《雪地三游客》写于作者内心流亡流亡初期。这部诙谐幽默的小说是“非常严峻时期”的产物。在法西期的严密监探下,凯斯特纳试图以一个“善意的、轻松愉快的叙述者”的面目出现。 《雪地三游客》是一个戏中有戏跌宕直 伏的喜剧,情节生动感人,风格诙谐幽默,语言浅显易懂,十分适合于青少年阅读欣赏,如果说恺斯特纳在他这个时期写实的诗歌里强调“道德也有其沉重的规律,坏人升天,好人落地”的话,那么这部小说呈献给读者的理想则 是:道德也有其公正的规律;好人升天,坏人落地。只要人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世界就是美好的。
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是音乐家的母亲,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做个官员,母亲希望我当个艺术家。我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丑陋、笨重、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提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盾的暗恋之情…… 作品奇特诠释低调人生,是一部描写悲剧性小人物的佳作。 本书描写的是一位不得志的国家乐队低音提琴演奏员的内心生活。主人公“我”有一位做官员的父亲和一位吹笛手母亲。“我”从小在家就有一种不得宠的感觉,父亲希望“我”日后能子承父业做个官员,而不是去做艺术家。“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做了乐手,却又为了报复母亲,选择了乐器中笨重、
菲尔正处于一个男人好的年华:身体健康,风度翩翩,事业有成,房子汽车应有尽有;还有一个让许多男人嫉妒的温柔贤惠、年轻漂亮的妻子和三个天使般可爱的女儿。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令小区的居民羡慕不已。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被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虚包围住了。 劳拉是一个散发着成熟女性魅力、身材丰满修长、很有生活情趣的女人。她的丈夫温顺体贴、潇洒富有,是一个无数女人梦中的理想丈夫。她的两个儿子也聪明健康,乖巧可爱。劳拉的生活安逸、幸福。 但就在菲尔和劳拉相遇的那一天,在他们一见钟情的那一瞬间,他们两个美满的家庭也跟着破碎了。他们在如火如荼的激情中毫不犹豫地走出了各自的婚姻,并组成了一个在他们看来毫无过去小市民气息的新家庭。他们尽情地享受着神圣的爱情和高雅浪漫的生活。但现实是无情的,他们不久就不得
朱莉娅的父亲突然失踪,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朱莉娅和她的母亲都对此毫无头绪,直到她们发现了他多年前写的一封情书,而收信人是一个她们从未听说过的缅甸女人。 父亲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妻女?那封情书是写给谁的?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为了解开父亲失踪之谜,朱莉娅决定前往缅甸,去探寻父亲生命中那不为人知的前二十年。 在缅甸村庄的茶馆里,朱莉娅遇到了一个年迈的男人吴巴,奇怪的是,吴巴不仅知道她的名字,还知道她为什么来到这里。在吴巴的口中,一段跨越了两个大陆、数十年时间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