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著名作家扬 马特尔的代表作,描写一个印度男孩和一只叫理查德 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的神奇故事。 小说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是一个能让人产生信仰的故事,同时也会让读者重新认识文学并相信文学的力量。书中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与天真、残酷并存的人性矛盾,巧妙契合,更激荡出高潮不断的阅读惊喜。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不计其数,海明威笔下这席 流动的盛宴 或许是其中*令人流连、唏嘘的。1920年代,海明威偕新婚妻子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本书记录的正是这段旅居记忆。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三十多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 现场 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那些人、物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正所谓, 巴黎永远没个完 。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 有限视角 做一补充。 [1] 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老人与海》塑造了人类文学史上一个平民英雄的形象。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都一无所获,但他却并未绝望,*终钓上了一条大鱼。他和大鱼在海上搏斗了三天,才将鱼杀死,并将其绑在小船的一侧。归程中大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就只剩下了脊骨和尾巴。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 1953 年美国普利策奖和 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你认识到一位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保持优雅风度的老人,一个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更能让你感受到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庄严的生命经历,以及一个人完美而崇高的人格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20世纪传奇作家海明威中篇小说精选,收录了《老人与海》《弗朗西斯 麦康伯短暂、幸福的人生经历》《勇者不败》《五万元》等作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艺术造诣的结晶,也是其个人写作风格的绝佳代表。这部小说奠定了海明威的文坛地位,令其相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一位运气不佳的老渔夫,已经八十多天无所收获了。清晨,他再次独自划着小船驶入大海,终于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和大鱼殊死搏斗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将其捕获,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这回对手是一群危险贪婪的鲨鱼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 戴维 梭罗的经典名著。这部散文集记叙的是作家隐居瓦尔登湖的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作品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迷人景物,充满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性思辨,文笔流畅生动,发人深思,读来令人心悦诚服。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名著。这部散文集记叙的是作家隐居瓦尔登湖的一段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作品描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迷人景物,充满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性思辨,文笔流畅生动,发人深思,读来令人心悦诚服。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刘春英、陈玉立译的《小妇人(精)/经典译林》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作品,也是她与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4位女儿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美,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老人与海(精)》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汤姆 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喜欢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梦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以其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