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秀史学家的人生洞见和生命态度。《俄国的苍蝇和皮匠》由唐德刚根据老友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文字亦十分有趣。 现在回头来看,《海外论坛》除了为五十年代的留学生留下声音之外,还不能否认,它是至今为止留学欧美中国知识分子所办的水准*、文字*好的杂志之一。也因为办了这个杂志,才逼得唐德刚写了好些
明代著名书画艺术家董其昌著。作者精于书画鉴赏,收藏诸多名家名作,在书画理论方面亦颇有建树。两书均为其代表作品,有图有文。《骨董十三说》将古物定位为今人与前贤交往、学习之媒介,尤其是鉴赏古代象征礼、乐的铜器、玉器,更可以修养德行,独具特色。《画禅室随笔》为其书法、绘画理论著作。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文章总集。全书十二卷,共选收先秦至明代散文、骈文222篇,并按时代先后排列。该书所选文章多为各时代代表性的名文佳作,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练,对学习古代散文有借鉴作用。 从该书中还可以学习古代散文写人、写事、写景的长处;学习文章的体裁和艺术风格;学习各种修辞的手法,对于提高写作、增强文章的力量与文采,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利用,本书对原文做了详细的注释。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张学良将军,动机纯正,心际光明,敢作敢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永不失其赤子之心;顾维钧,世界上的*流外交干才、举世闻名的国际政治家,搞的却是个弱国外交;《传记文学》的责任,*的阿Q,*凶的阎王, 以一人而敌一国 ! 本书以 书缘与人缘 为名,是史家唐德刚( 我的朋友唐德刚 ,胡老师胡适的收山小门生)多年读书与日常见闻文章的集合,共三十二篇,其中谈到了胡适、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开先、刘绍堂、杨振宁等人,又论及《传记文学》、《鲁拜集》、《唐诗浅探》等书,于普通的细节中展现出历史的风貌。作者写人、评书,都把自己放在其中,穿插不少逸闻趣事,信笔所至,洒脱不羁,其中可见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华人学者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和极佳的人文素养。
王士性是与徐霞客齐名的杰出地理学家,他性喜登山临水,利用仕宦四方的间隙,数十年间行迹几乎遍及天下。在各地游览途中,陆续撰写了大量游记和诗作,经过删订整合, 终汇辑为《五岳游草》,是一部与《徐霞客游记》交相辉映的图文相辅型纪游著作。王士性游踪广阔辽远且不畏艰险,在跋山涉水吟风赏月之余, 兴致勃勃地对相关的地质风貌、建置沿革和风土人情加以缜密的勘察考较和细致的剖析梳理,普通读者即使无法身履其境亲眼目睹,也能够凭借书中鲜活生动的叙述神游冥想。本次出版,以清康熙冯甦知述堂重刊本为底本,参校台北“国图”明刻本,并比勘王士性《吏隐堂集》里的相关内容及部分明清总集、方志所采录的王氏诗文,在文字辨识、文句标点、语段划分等方面颇有新见。整理者杨焄教授根据明刻本卷首题名,判定底本中未署名的评语皆
《近代散文抄》是一本晚明小品选,大致以晚明公安、竟陵两派为中心,收录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七十二篇作品,所收作家上起公安三袁,编选者把他们看作晚明小品的开创者;下迄张岱、金圣叹、李渔,在沈氏眼中,张岱是能够兼公安、竟陵二派之长的集大成者,金圣叹、李渔是晚明小品的 末流 。书后附有各家的传记材料和采辑的书目。 据编选者在后记中介绍,书名原叫《冰雪小品》,曾交给一个书店,结果被退回。后得到周作人的鼓励,沈氏重理旧编,交北平人文书店出版。书前有两篇周作人的序言,是为《冰雪小品》和《近代散文抄》两个不同阶段写的。俞平伯题签,书后还有他作的跋。
《幽梦影幽梦续影/明清小品文系列》的作者分别为清代文人张潮、朱锡绶,是清代随笔体格言小品代表性的作品。采用简洁的格言、警句、语录形式,表现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以优雅的心胸、眼光探求世间美好的事物。
《中国散文通史》(12卷)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郭英德主编,众多知名学者参与撰写。该丛书在郭预衡教授古代散文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古代散文史与现当代散文史贯通起来,对中国古今散文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贯通古今的中国散文通史。这不仅可以填补中国散文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数千年中国散文史提供部完整的通史著作,更有助于完整地认识中国古今散文的变迁以及整个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进而把握当今和未来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
中国文学经典 套书分《古代诗词卷》、《古代散文卷》、《古代小说戏曲卷》三种,对中国传统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分门别类,汇编成册。每种教材按时间前后顺序编排,内容既有此阶段文学概貌概述,又有作品题解和注释,亮点在于以作品为点,带出文学史经脉,在突出作品精读精解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文学发展史观。
历史上广西的土著民族主要是百越支系中的西瓯、骆越,他们与历代陆续迁移而来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冲突挣扎后又互相认同,共同创造了古代广西的地域文化。广西山水奇秀,历代留下了丰富的山水散文作品。本书从古代广西地域文化与粤西山水散文的关系切入,既可以在古代广西地域文化的背景和视野之下对古代广西山水散文作一次很好的整理,探讨其文本、情感等特点,也可以通过山水散文的研究,从文献的角度对古代广西地域文化作进一步的补充,体现出古代广西山水散文的文化价值。
《陶庵梦忆(影梅庵忆语)》讲述了:《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清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张岱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清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影梅庵忆语》是冒襄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的一部散文小品。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不难领略到封建礼教下透露出的一缕春光。
唐宋八大家 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本书收录了这八位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予以解释,适合广大中文专业以及爱好者阅读。 *初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所纂《文编》一文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此处的《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文钞》对于原著,有所取舍,有所删存。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各家别集,并参照《文钞》的明刻本,选其有助于理解文意者,引
本书稿是 桐城国文读本系列 之一种。《言文对照初级中学国文读本》是由清末民初桐城派著名文人秦同培编选的初中学生古文读本。该读本分为三册,册为记叙文,第二册为说明文,第三册为议论文。选录文章的标准重视 情趣 ,由浅及深, 合于初级中学生之心理 。选文 均取意胜于词、浅明易晓者。导初学以正路。至词胜于意,空饰字句,无补实用者,概不列入 。所选文章都是大家之名作,适宜阅读,为同类语文教科书之翘楚,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本书主要是收集中国古代祭文名篇,这些祭文或为名家所写,或为祭悼名人而为。全书以题解、正文、注释、译文的形式,以重要的篇目展示此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发展演变,给读者提供一个好的读本和范例。全书配有插图,版式疏朗,图文并茂,使阅读古文不再沉重,而更利于读者发思古之幽情。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