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线描百松图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刘永安 著作 原价 ¥19.00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7-01
.
《国画起步》根据国画的特点,以独特的讲授方法进行呈现,从单体绘画的讲解,到相关物体的组合画法,再到完成图的作品欣赏,循序渐进从”技”到”艺”的方向对学者进行引导,使《国画起步(水族篇)》既是一本帮助国画爱好者步入艺术园地的启蒙教材,又是一本涉及国画的诸多技法和绘画法则的指导书。 这套“国画起步”共有六册,即:《果蔬篇》、《水族篇》、《禽鸟篇》、《动物篇》、《花卉篇》、《山水篇》,选择的六个题材也深受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喜爱,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在步骤图的版式设计上突出字号大、篇幅大、笔触简洁、文字阐述具体等特点。
林良是明代画家,字以善,南海(在今广东省)人。官至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以善画写意花鸟著称。早期所作设色花果翎毛,画法工细精巧,后来师承南宋放纵简括一路,变为水墨粗笔写意,取得突出成就。在表现技法上,挺健豪爽的笔法,既有迅捷飞动之势,又比较沉重稳练;在运笔顿挫之间,讲求规矩法度。后人评论他的画风是用笔遒劲,如作草书。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当时上追南宋院体,竞尚艳丽工巧的宫廷画风中独树一帜,故颇为当时人所推重,对明代中期的花鸟画风产生了较大影响。
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大师,他艺术个性突出,且包容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思想,讲造型,重境界,笔墨考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风貌。 八大的个人风貌并非苦思冥想、执意探索而成,亦非理性分析、理性追求而就,而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其意象的天然生发。这样的绘画个性蕴含广博的万事万物的共性,体现了八大独独的审美观念以及造“大象”的哲学内涵。 他在造境上求平淡,求松快,求空灵,绘画中常脱离画面时空的限制,以有限的物象表达出无限的,如天籁般清寂的意境。在其造型上简而不空,以一当十,呈现万象之态;用笔圆厚,沉静朴拙率略,情感内敛而不露;墨法亦空透而富神韵,重而不堵,淡而不薄,湿而不泡,干而不燥,具有疏朗空明、水墨淹润的特色。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中老年人应该像年轻人一样具有学习的欲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老人学习的莫过于书画了。“书法能益寿”,这是许多长寿老人共同的体会,我国书法界有“南仙北佛”的美话,南仙指上海老人苏局仙,享寿110岁,北佛指北京百岁寿星孙墨佛,享寿107岁,他们都因终生与书法结缘而得以长寿。书法能给人以静、美、动的形式三者结合,自然就达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是中老年人学习书画的指导性图书。
郎世宁(16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千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作为清朝宫廷画家,历康、雍、乾三朝,直至乾隆三十一年(66》去世,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一年。曾参加圆明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郎世宁在中国的五十多年里,画有大量作品,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 《嵩献英芝图》、 《百骏图》、 《弘历及后妃像》、 《平定西域战图》等。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风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尤其是人物画方面,在强调光感和立体感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画人物写真的表现形式,使其绘画作品在当时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学者年希尧写的中国早介绍焦点透视法的著作《视学》,其序言中写道:『迨后获与泰西郎学士数相晤对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居巢居廉》(作者朱万章)是其中一册。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明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渐江是新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同杏壬标、孙逸、汪之端并称为『新安四家』,同时又和八大山人、石涛、石谿并称清初画坛『四僧』。渐江擅长绘画,亦工诗书,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和倪云林,后人将其题画诗收辑成《画偈集》。 渐江的绘画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用笔多方折之势,以渴笔写奇峰高耸,老松倒悬,刚中见柔,拙中含润,笔墨苍秀古拙,既有北宋之风骨,又有元人之气韵。在对宋元技法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当时新安画派的画家大多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影响很深,渐江也不例外,尤其是对倪云林和黄公望用功深。在其画中不难看出,于天真疏淡之中所透出的清冷高峻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居扬州,以书画营生。诗、书、画世称“三绝”,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为“扬州八怪”之一。
李成 (919 967), 中国五代及北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先世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唐末时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五代时避乱迁家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李成出身于名门大族;博涉经史,磊落有大志,后周世宗推行改革措施,选拔贤能,李成受到枢密使王朴的器重,但未及举荐而王朴逝世,李成的抱负及才学不得施展,遂放意于诗酒绘画。北宋初,他应陈州太守卫融的邀请,举家迁赴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每天以酣饮为事,后来醉死于客舍。 李成富于文艺修养,能诗,善弹琴弈棋,喜好游历,尤长于山水画。他的画继承了荆浩、关仝北方山水画派的成就,并发展成新的风格。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将他与关仝、范宽并列为宋初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并指出李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虚谷(1823-1896),本姓朱,名怀仁,号紫阳山民、倦鹤,后为僧名虚自,字虚谷。书斋名觉非庵、三十七峰草堂。安徽歙县人。任过清军参将。虚谷早年学过界画,工人物,擅花鸟,亦精诗、书,是晚清海上画派的杰出画家。 虚谷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由于他生活的清朝末叶时局动荡,便毅然弃官不做,出家为僧。但虽为僧,却不理佛事,一心执著画事。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虚谷的画富有生活趣味,章法奇特,造型准确,落笔沉稳质朴,干湿浓淡兼用。他善于从自然中观察,把精彩的瞬间凝于笔端,林间纵跃的松鼠,游于柳荫春水的金鱼,穿行于花木之间的鸟蝶,亦或是机敏的狸猫,都极富动态之美,天真烂漫,又不失野趣。虚谷用色大胆,敢于突破前人束缚,善于用色块的虚实表
中国画的传承,其实是一种程式的接续,凡山水、花鸟、人物皆有模式范本可依,以此人手,可先得其形再入其道。此为基石,高楼大厦皆由此而起。 中国画的学习过程往往是从临摹作开端的,就初学者而言,这是一种易把握又见效的学习方法:其一.可以较快地熟悉所绘物体的造型形象,其二.可以学习技法掌握方法。由此,此举对日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大有裨益。 学习方法既已确定,范本的选择亦不可随意而为.虽历代有不少精品佳构,然初学者并不易把握,究其原因,皆由于不明作画的先后顺序而不得要领。鉴于此,本社选编了这套《中国画入门》丛书,每一册以一个题材为主,解析一种技法,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分成若干个教程,循序渐进。一则可使初学者一步一步地熟悉技法,掌握技法,二则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
仇英(约1498—约1552),江苏省太仓人。“明四家”之一。四家除仇英外,皆系一代文人。唯仇英出身工匠,终生只以职业画家身份活跃于画坛。他深知民间爱好,还擅临摹古画,史称他“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在行业中声誉卓著。他的不同题材的画格,颇富院体之“秀雅纤丽”气质,深得文人画家的赞许,是当时一位雅俗共赏的艺术代表。 在“明四家”中,仇英的绘画风格富有特色,也多样化,这与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应酬交游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仇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固非·以赏誉增价也。”可见仇英迫仿前贤的画艺不但精到得神,而且广宗各家,不拘泥于一师一门。在他的绘画生涯中,得益于传统画艺多的是南宋李唐、萧照、刘松年和马远等院体画家。 仇英在广宗先贤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绘画体裁,如工笔、青绿、兼工带写和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本书介绍了我国人民爱菊的悠久历史并选录了历代诗人赞颂菊花的名篇,让我们认识了我国菊文化的深厚内涵。 实用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多种艺菊的培育方法。一般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简便易行的解决办法。菊花的应用一章,较全面地介绍了菊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观赏性是本书的另一特点。大量精美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菊花的美。菊花欣赏,让我们更进一步领略菊文化的精髓。 本书是艺菊爱好者的好帮手,同时也可为园艺工作者提供参考。
马远(1164—?》,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画院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花鸟承继家传,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山石则用『斧劈皴』带水墨晕染,用笔方硬严整,远近分明;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青峭拔,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人物画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 夏圭,生卒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赐金带。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
金农(1698-1763),字寿门、司农,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如: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与同时期的汪士慎、李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并称『扬州八家』,亦称『扬州八怪』。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诗、书、画、印俱精,著述颇丰,如:《冬心先生集》、《冬心杂画题记》、《冬心斋砚铭》、《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金农五十岁才开始学画,但其学识渊博,书法根基深厚,所见古迹甚多,极高的鉴赏力和对书法笔墨上的理解,使其在绘画上能够得脱前人之羁,造型奇古,全由心生,文人之气跃然纸上。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