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白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1652)病逝故里,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书画皆善,书法字体笔力雄建、神韵飞动,自成一体,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力道千钧。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长于布局。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
《宋词精选硬笔行书字帖》共分三部分:部分为宋词精选临写;第二部分为宋词精选摹写强化训练;第三部分为古帖临写范例。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点画、运笔和结构、本帖将重点放在摹写强化训练部分。
《唐诗精选硬笔行书字帖》是让您和您的的孩子拥有一手漂亮行体字的好老师,是伴随您和您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唐诗精选硬笔行书字帖》常用字和作品选登注重代表性,细致讲解了行书的特点及练习方法,凸现了硬笔书法的艺术之美。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标志。优美的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幽远,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的沉痛,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的无奈,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的壮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通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深远 多姿多彩的古代诗歌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情感。 有鉴于此,本帖从近五万首唐诗中精选了八十一首五言诗歌作为书写内容,使习字者在练字的同时,品尝诗歌中所蕴涵的意境。 本帖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为古诗精选临写;第二部分为古诗精选摹写强化训练;第三部分为古帖临写范例。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汉字的点画、运笔与结构,本帖将重点放在摹写强化训练部分。 第二部分的古诗精选摹写强化训练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法,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道丽,人称“赵体”。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三跋》,《四体千字文》等。 草书《千字文》选自赵孟頫书的草书部分。书法用笔温润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体妍美简静,端庄严谨。书风以柔寓刚、外柔内刚,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是学习赵体草书的*范本。
魏文源编的《中国古代法书选》系列选用历代经典碑帖海内外珍稀传世版本,涵盖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碑帖种类丰富,采用16开优质纸印刷,并附带碑帖释文。 《毛公鼎散氏盘》为该系列的其中一册,收录《毛公鼎》《散氏盘》的原刻拓本,从内容形式的编排和操作格式的设计上,注重实用性,方便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
凡学书法的人,必先学楷书;凡学楷书的人,必选学欧、颜、柳、赵四体。而四体楷书的代表作是:欧阳询书《九成宫》、颜真卿书《多宝塔》、柳公权书《玄秘塔》、赵孟頫书《寿春堂》。因而,这四种字帖多年来就是学习书法的推荐课本,是启蒙与深造的流行佳帖。 但是,由于千百年来的不断捶拓与风化剥蚀,古碑已字迹残缺,即使是善本名拓也难免鲁鱼之失,如《玄秘塔》宋代的拓片已缺损五十余处,令人难以卒读。 中国书画研究会黄洋(书舟)先生耽于四体,遍访四碑,对碑拓缺损处详加勘查考证,一一证明其原为何字,又广泛涉猎四家书迹,选择其笔意相同者弥补缺字或漶漫严重处,与全碑浑然一体。对现行字帖中某些残缺处,原本实无缺字,仅因原碑或拓片中有残迹而误拼于帖中的,今皆辨明删除。反之,碑拓中某些残损处原为文字,历来帖本却误
智永,名法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已不可考,王羲之七代孙。智永书法造诣极深,真、草皆成就卓绝。《千字文》为古代启蒙读物,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撰写。历目前众多书法大家均写过《千字文》,而其中者就是《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书体法度谨严,笔力精到。《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每行10字,计202行,首两行漫漶,文中除有数字残缺外余均完好,今影印成册,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5500字公务书写水平测试字表行书硬笔字帖》是一本行书书体练习字帖,采取庞中华老师书写的钢笔行书为练习对象,以《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的5500个汉字为行书书法的练习内容。全书以“摹”的方式进行行书练习,“摹”的特点是容易掌握具有各种结体的汉字之结构的书写技巧和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习字方法。 全书开篇对行书的基本特点及练习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总结出行书的4大特征——变断笔为连笔、以简易代替繁复、以圆环代替方折、结体灵活多变;对六种笔画的牵连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分别为横与横的牵连、竖与竖的牵连、横带竖的牵连、竖带横的牵连、点与点的横向牵连,以及点与点的竖向牵连。其后,本书以《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的甲、乙、丙表为顺序,并以笔画递增的方式陈列所有5500个汉字于字帖之中,便于读者练习、摹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入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博学多才,是一个在书画、篆刻、音乐、诗文等多方面都有建树的艺术全才,尤以书法著称于世,是堪与颜真卿、柳公权并肩齐名的书法家,各体兼能,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其书法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存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帝师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千字文》等。 《帝师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户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是元前期有名的僧人,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该碑于元延祐三年(1316)由赵孟頫撰文并书写,是其晚年成熟的作品。清代姚元之在卷后题跋云:“吴兴书此碑年已六十有三,去卒年时只七年,用